这个大家庭多了两个成员,多了两个小生命,家庭的生活也变得不用,开始围绕着两个小家伙转。
“啊哈哈,相公一抱他就哭。”
“相公的手太僵硬了。”
第五瑶接过彦儿哄好他,“这么多人抱他,怎么就你哭了?”
李耀桀无奈摊手,“可能是因为他喜欢女人吧。”
“哈哈,有可能,这点真是随相公你。”小萱跪坐在第五瑶面前,挑逗着小邦彦,听着他清脆的笑声,还有双手乱舞。
可爱极了。
……
回到长安的第三天,李耀桀和第五瑶进宫,面见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由于李渊还住在大兴宫里。所以李世民还是住在东宫,也就是太子的宫殿。
“怀瑾,好久不见了。”李世民登基后,多了一份帝王气,而长孙皇后,更加雍容华贵。
“韶华易逝,一别一年,幸好一切都好,也多谢陛下和皇后的挂念与恩赐。”
长孙皇后头上戴着的发饰,有不少大颗的珍珠,十分漂亮,微微一笑,“母子平安就好,子玉当时救了陛下,我们送的这些不算什么恩赐,反倒是你赠送的珍珠,圆润而硕大,实乃贵重。”
“皇后喜欢就好。”
“不过你们头上的两颗珍珠确实大颗。”
李耀桀也把头发束起来了,插上了长簪子,镶嵌的就是那颗大珍珠。
听闻李世民的话,李耀桀不漏痕迹地撇了撇嘴,“你想要?”
“哈哈。”李世民仰头一笑,“当然不是,君子不夺人所爱。”
“多谢陛下深明大义。”
李世民冷哼一声,“你就不必昧着良心说话了。”
李耀桀无言以对,李世民又说,“你在广州做的那些事,对于百姓的确是大好,朝廷对此也颇有推崇。但国库紧张,一旦没做好,对于大唐如今的状况可是雪上加霜。”
“这事需要等陛下灭掉突厥才能开始。”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着李耀桀,“我一直好奇,你为何总能未卜先知,尤其是去年五六月之事。”
李耀桀拱手,“陛下,这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合理推测,突厥人长期侵扰边境,去年甚至逼得陛下立下渭水之约,陛下自然要一雪前耻的。”
提到去年之事,李世民也十分窝火,“不错,突厥,我一定要灭!”
不仅突厥,还有梁,还有吐谷浑,都会是唐朝的领土。
“父亲,娘。”一个几岁的孩子跑进来,“我读完诗文了。”
长孙皇后温柔地笑了笑,“去找哥哥玩吧。”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的目光也是十分宠爱。
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李治。李耀桀眼底闪过一丝好奇。
说起诗文,长孙皇后拉着第五瑶的手去了书房,留下李世民和李耀桀面面相觑。
“怀瑾,你认为,如今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是不是因为朝廷之功?”
李世民问了一句让李耀桀一头雾水的话。
“可以这么说吧。繁华盛世,君明臣直,朝廷有功。”李耀桀略微思考,不咸不淡地回答。
“怀瑾,朕知道你无心入仕途,我也不强求,不过今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大可进宫直说,你是特进,可以上朝。或者给我写信也行。”
李耀桀拱手,“定然义不容辞。”
接触到李世民的眼神,想了想,李耀桀又说,“国泰民安,国泰而民安,然而也是民安方能国泰。观之盛汉,蛮夷臣服,君臣贤明,四海安定,百姓得以安康。再观诸代暮年,昏君无道,奸臣乱朝,民不聊生。民不得安,而国也随之倾倒。”
“陛下经过隋末战乱,理应明白,国之根本,乃黎民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皇权颠覆,对于百姓而言,不过是换个君王,一样劳作过日子。”
“所以,如今百姓安定,与其说乃朝廷之功,不如说是百姓给朝廷一个机会,给给陛下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陛下和朝廷治国有方,百姓拥护,若是乱政无道,百姓必然颠覆。”
李世民目光锁住李耀桀,半晌之后,“你想说,民为贵?”
“是的。”
“你是少有的敢方面和我说这番话的。”
李耀桀笑了笑,“因为臣知道陛下是个明君。”
“哼。”李世民轻轻冷笑,“你刚刚这番话不就是骂我吗?”
“不敢。”
……
长孙皇后拉着第五瑶去看了她写的一首诗。
上苑桃花朝日明,
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
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
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逺借问,
出众fēng_liú旧有名。
这是长孙皇后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又展示出她的华贵和自信。
“陛下说这诗很好,可惜不合韵律,失黏了,但我认为不必改动,你觉得呢?”
第五瑶沉思片刻,“夫君曾说过,这种为拗体诗,虽然不合韵律,但如果写得好,同样不输气势意味。皇后此诗写得非常好,我觉得不必为了格律而伤了诗意。”
“真的?”长孙皇后听到非常高兴,二十来岁的她还有天真烂漫的少女心,“你以前的诗文可否让我看看?”
“不愧是侠女,侠肝义胆,从词中都能看出子玉你的气魄。”
长孙皇后打趣道。
第五瑶摇了摇头,“皇后谬赞了,当时就是年轻气盛。”
“不知不觉,你如今已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