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老爷自觉子息单薄,念及自己当年在族学时的经历,觉得许姨娘的担心也并非无中生有,遂以子嗣单薄,不忍骨肉分离为由,一直将苏应贤带在身边教养。
苏应贤也争气,九岁上考过了童生试,齐先生又接着教了六年,十五岁那一年下场就中了举人。
苏应贤中举时,苏大老爷也早调任江南,齐先生说书上能学的东西大少爷都学得不离十了,现在大少爷所缺的,是历练。苏大老爷听从了齐先生的建议,将长子托付给了自己生母的弟弟。
说起来苏大老爷的生母赵姨娘的娘家也委实不同寻常。那赵家二老只有一子,爱之如性命,一心一意指望儿子能够做个读书人。可是这个年月,寻常农户的哪里供得起一个读书人,幸而赵家女儿多,且个个生的好颜色。赵家二老硬是靠着一个接一个地卖女儿,把儿子养成了一个读书人。
不过可惜得很,赵家儿子赵明义自小对读圣贤书不感兴趣,却喜欢看账本子做生意。虽然被逼着考过了童生试,可是赵明义趁着去秋闱的时候,就拿着盘缠银子悄悄闯江湖去了。这可把赵父给气坏了,一口气没提上来就撒手归了西,赵母略好些,只气了个半死,却从此再管不得家中事了。
父母的死与病没能动摇赵明义,他打定主意要做生意,许是真有些天分,他倒还真发了家。如今他家生意兴旺,商号遍地,苏大老爷就把长子交给了赵明义,托他照看着四处游历游历。
如此一来齐先生就没了学生,苏大老爷一则爱才,二则也想着自己将来若是能再添一麟儿,齐先生倒是可以接着教一教。又加上之前给二位姑娘上课的狄老先生年纪大了,早就动了回乡养老的念头。
所以苏大老爷十分陈恳地请齐先生留在府上,教一教自家两个女儿读书。齐先生倒没推辞,欣然应下。
这位齐先生之所以愿意留在苏府教几个小姑娘,盖因上了年纪,又是孤身一人,也无心回乡。恰巧主家在江南为官,这江南一带自古文风昌盛,水土养人,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齐先生掂了掂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是决定留在苏府教教小丫头,权当养老。
玉裁对这位齐先生印象很深刻,是个洒脱不羁的老爷子,学识渊博,却难得不酸不腐不迂。上一世父亲调入京城之后,齐先生就以年迈不耐远行为由,辞了馆,留在了江南。后来玉裁再没见过他。
玉裁掐着点儿到了学里,一进门就见玉和与碧薇已经坐好等着上课了。这不奇怪,玉和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得知礼守分,前世她就是个处处挑不出毛病的大家闺秀。
可是奇怪的是今日她俩打扮得格外用心,玉和一向以节俭自诩,平日里只肯穿半新不旧的衣裳,颜色也挑着素净的来;碧薇倒不喜欢素色衣裳,素日也不拘新旧,只拣着颜色衣裳穿。
玉裁不由仔细打量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