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网络游戏>贞观太上皇>第一百三十一章:身毒国

身毒(国名)即天竺也。在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

郭注,天竺国也。(佛教徒的伪注,为了提高印度的地位,贬低华夏为诸方,在乎吞儒噬道。但效果显见,在古代汉人眼里天竺国似乎是佛国的所在地,西天极乐。也让汉人对印度尊敬有加,以至于超弱的印度,一直没有中原王朝前去攻占,当然除了对佛教不感冒的蒙古和王玄策。)

天竺是印度的古称,很多华夏人大多都是从西游记玄奘取经得知这个称呼。

身毒在西汉时期才被华夏熟知,不过当时的身毒大部分疆域都被月氏人占领,张骞得知从蜀道西南取道可通往身毒国,于是汉武帝派遣张骞想要与身毒国联合夹击匈奴,但可惜的是受阻太大,派遣的秘密使者都被沿途的西南蛮人所阻断。

汉武帝一怒之下,直接派大军讨伐夜郎国、滇国、西南夷,但受到顽强抵抗而作罢,始终没能越过大理和保山一代。

在与西方的大夏国(贵霜帝国)贸易的途中,身毒国作为中介商。

自此中原王朝一直没有中断与身毒国的交往,内地的商人已经走到了缅地甚至东南亚。

唐代时,经过德宏古道在缅印与内地间进行商贸交易的商人更多,樊绰在《蛮书》中记有这样一段话:“弯赕,汤浪,毒暑酷热。河赕贾客在寻传羁离未还者,为之谣曰,冬时欲归来,高黎贡山雪,秋夏欲归来,无那穹赕热;春时欲归来,手中络赂绝“。

其中河赕贾人,指今大理西洱河一带商人;寻传人(今阿昌族,景颇族先民)居住在今缅北克钦邦一带;弯赕为白族语,指今德宏一带;络赂也是白族语,指财物。这段史料,说明唐朝时,不仅有汉族商人到缅印经商,也有白族商帮通过德宏古道前往缅甸做生意。

当时从缅印输入中国的商品,《蛮书》骡国条记“骡国……有移信使到蛮界河赕,则以江猪,白毡及琉璃罂贸易“,此外还有琥珀、海贝、光珠等,而中国主要输出绫罗绸缎和瓷器等中原特产。

所以自古以来,与外界的贸易商路不仅局限于丝绸之路。

只不过随着南北朝交替,南方朝廷势弱,安南道大部分区域一直存在叛乱,在南陈疆域最盛的时候,也没能较为完全的占领安南道,再加上安南的蛮夷,所以贸易商路时时中断。

而且因为丝绸之路与西域的交往更为便利,因此身毒国作为中介的存在越来越弱化,中原王朝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在史册上记载的身毒国,却不知道身毒国究竟如何。

现在的骆宾王也想学一下张骞,作为密间联合身毒国共同灭掉横拦在此的林邑、真腊两国。

汉唐时候的华夏人是很具有开拓精神的。

尤其是现在的文人,崇尚任侠之气,比如骆宾王曾经就说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找一下唐代的大诗人,基本上很少见没有写一两句壮气豪迈的边塞诗。

“纵使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老师昔日在苏府做这侠客行,宾王一直耳熟于心,博陵侯之远功,无人不羡艳,宾王自愿请使,愿在丹书留名,千古之后,自然有人称赞学生的壮举......”骆宾王兴致昂扬,侃侃而谈。

少年自该奋勇前行。

他不是不知轻重,而是知道前路坎坷,才能成就功名。

太上皇让他督建福船,自然是为了磨砺他,给他送一份功劳,但是这样唾手可得的功名,他拿的并不安心。

人都是有抱负的!

李渊看着骆宾王不禁好笑,虽然骆宾王已经很成熟了,但还是和中二少年很是相近,如果是朝堂上的臣工提出想要密使身毒国,必然提出一大部分理由和资料等等。

这个小子几乎信口开河,连身毒国现在的近况都不知道。

李渊记得再过十几年,贞观十七年的时候,中天竺就会派使臣前往长安,然后李世民派遣李义表作为正使,王玄策作为副使护送他们回到天竺,然后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作为正使再次出使的时候,没想到途中中天竺国内叛乱,最后......

不知死活的抢了王玄策的使团。

然后接下来的故事就很熟悉了,王玄策这个文臣怒了,直接从吐蕃和西域的国家借兵,直接灭了中天竺。

当然中天竺并不是后世印度那么大,但也不小了。

但是这事情在唐朝只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王玄策回国后也没有受到多大重视,毕竟.....李世民灭的小国家实在太过了......

贞观二十一年,唐朝又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四天竺国王多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恰逢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跟随王玄策的30骑兵与敌人交战,失败被擒获,敌人趁机劫掠诸国贡献的财物。

王玄策逃离,到达吐蕃。王玄策发檄文征召军队,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婆罗的军队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作战三天,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阿罗那顺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蒋师仁擒获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

余众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蒋师仁击败他们,俘获其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五百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一章:身毒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