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帝国神纪>第二百九十五章:铁血之赵(上)

车队出了燕国,径直进入了赵国疆土之后。张仪才稍稍感觉安定一些。

方才乐毅确有诛杀张仪之意,这一点张仪早已经料定了。

杀掉看出嗅到战争前奏的张仪确实能够解得一时危机,也能够保证秘密不会外泄。但在列国诸侯的影像中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这就是帝王与将领之间的差别:将军更关注成战争的胜负,而君王则考虑得更多。

张仪就是拿准了燕昭王姬职绝不会令他钟爱人才的设定一朝坍塌!

燕国还是最终同意放弃眼前的利益,更何况这利益未必能够真正装入囊中。

“七国之盟已经缔结五国,且大国均在其中,可谓之大势已成。当下仅余“赵、韩两国“。

韩国乃是七国诸侯之中最为孱弱之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

但倒霉的是它的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处于中原的位置,几乎被所有的列强王霸之国环绕包围。

秦、魏、楚、齐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轮流坐庄......

如同站在狮虎群中的一只兔子,如何不战战兢兢?

更为搞笑的是,即便是各位大佬都不愿攻打弱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争霸之中时,相互攻击的军队却总是从韩国境内经过,为此而被大军踩毁的庄稼就不计其数,可谓之苦不堪言......

但是它拥有的一技之长是制造各种精致的武器,和精妙的器械,尤其在弓箭、刀剑打造上,列位强国竟也无处其右!

简而言之:换做人类现代社会,韩国乃是一个军工强国!

“这在围攻西方强大蛮族的空前战争中,或许能够派上重要用场。”张仪坐在颠簸的马车中思考到。

与燕国同样作为北方之国的赵国,长久以来抗击强悍的匈奴人和楼烦人,在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军力大大增强。

一时之间就连强大的西部邻居秦国也为之畏惧三分,甚至能够在一些战役之中击退秦军,对战魏、燕军队更是不在话下。

以至于有时候秦国需要联合燕国,才能够有信心与赵国开战,但在着名的“沙丘宫变”之后赵国国力被大大削弱,名噪天下的赵武灵王赵雍竟然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了。就这样一场围绕王位的斗争令一时无敌于天下的赵国迅速衰落,不复当年之勇。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张仪还是懂得的,赵国的骑射兵、轻骑兵仍然是诸国之中最为犀利的。

所以赵军的参战是相当关键的一环!

赵惠文王赵何注视着坐在客位之上的张仪,他当然也注意到了张仪腰间佩戴的五色锦袋,心道便已猜到了七八分来意。

“丞相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贵干,秦王又有何嘱托呢?”赵何开尊口问道。

他故意加重了“远道而来”几个字。

赵国乃是与秦国接壤之国,不逊于魏、韩,其意思就是知道张仪已经走过列国一周,最后才来到赵都。

张仪完全不理揶揄之意,只是自顾自地将大秦西方之战事和游走诸国的情况的大致叙说了一遍。

赵惠文王与重臣们均沉默不语。

这几年来,秦国与赵国之间杀伐不断。

作为秦国的近邻,赵王早就对此事进行详细的探究,得出结论就是:此乃一举亡秦的大好时机!

孰不料今日对方的丞相竟然找上门来,向赵国提出助战的要求,真是匪夷所思。

赵何稍微停顿了一下道:“赵国这几年来战事频繁,钱粮兵马大受损耗。丞相必知我们还要防御北方之匈奴,左支右绌已是勉力维持,今日丞相前来请兵,赵国实在是无多余之力啊!”

此等理由早就被张仪料算到了,他微微一笑说道:“大王之言张仪早已经想到了,所以率先入魏、楚,一直向东行进。如今秦、魏、楚、齐、燕已经结为兄弟之邦,只余下赵、韩两国。列国君主能够摒弃前嫌,合力与秦结盟,并均承诺出兵相助,乃是“周礼”之复兴也。虽然今日赵国无力出兵援助秦军,但在张仪看来,亦应该加入联盟之中,避免失去同党而被孤立,同时也可消除列国因为精兵尽出,而担忧赵军攻打自己城池之危险!”

赵惠文王当算得上是一位智慧的君主,怎能不明白这绵里藏针之言。

张仪自然不敢强硬要求赵王出兵,却也言下带有威胁之意,那就是你不加入联盟,便会失去盟友的支持,也不要有浑水摸鱼的打算,如此之多的国家联军,并非是区区一个赵国能够抵挡得了的!

赵惠文王心中凛然,赵国所处之地不利,即便是军力最为鼎盛之时,如果没有临近之国结为盟友--起码要做到按兵不动,才能与秦国一较高低,如今张仪佩五国相印,应该确实如他所说,诸国皆与秦国达成同盟。即便是秦国因西部战事被消耗得萎靡不振,赵军却与一时半晌攻不破函谷关。

如果此时原本就相互很不愉快的燕国、齐国、楚国乘虚来攻赵国,赵国只能撤军抵挡,空耗钱粮......要有“围魏救赵”之典故在前,只不过那时赵国是受益者、此时赵国是被玩弄者而已。

可是就此答应张仪的请求,出兵救秦,作为多年的敌对关系,赵惠文王又觉得心有不甘。

他与赵国的谋臣、武将最为清楚,虎狼之秦终归乃是祸患,而今日秦国之强大又是赵国所无法比拟的。

今朝秦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正是“趁你病取你命!”的好时机,不过眼下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五章:铁血之赵(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