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蒙停了下来等待反对意见,所有人一致通过,这就意味着李茂正式成为名至实归的政和四年乡试第一名解元。
忙忙碌碌过了三天,李茂觉得自己就像个木偶一样,吃饭、走路样样都要人安排,宴会就赴了三场,极尽荣耀也极尽疲惫,当这一切都结束,也终于到了返乡之时。
天还没有亮,李茂翻身上马抱拳道:“多谢掌柜这一个多月照顾,我们后会有期。”
樊家酒肆掌柜笑道:“应该是我感谢小官人,让我这次发了一笔小财,等小官人去京城赶考时再来啊!”
繁华落尽一路北上,早有人在清河县城外等待,众人一起向官道望去,只见远处官道上出现两个骑马的人,正一前一后向城门这边奔来。
奔至近前众人一起欢呼起来,前面之人正是他们等了近一个时辰的李茂。
邹润兴奋地大喊:“锣鼓敲起来,爆竹呢?放起来,放他个一天一夜……”
李茂归心似箭一路北奔,眼看到了县城东门,前面忽然锣鼓声大作,人们敲锣打鼓迎了上来。
奔在前面的李茂不由勒住了马匹,他一眼看见武松三人,顿时心中大喜,连忙翻身下马迎上去。
邹渊一把将邹润推开,“现在谁听你啰嗦,又不是来迎接你。”
邹润被邹渊一句话噎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武松走上前拱手笑道:“恭喜哥哥考中解元。”
李茂哈哈大笑,“大家过誉了,这次只是侥幸而已。”
邹润终于又插上口连忙抢着道:“县试第一,解试也是第一,若是大郎去参加会试,一定也是第一。”
锣鼓声越来越响,掩盖了他们的说话声,城外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很多人听说是解元回来了,纷纷涌上前欢呼喝彩。
李茂双手高高抱拳道:“感谢乡亲们的厚爱,李凌云受之有愧。”
“大郎太谦虚了。”
邹润牵着一匹披红挂彩的马走上前笑眯眯道:“上次县试没有骑马游街,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文昌书院的学子们早已急不可耐,在一片笑着声中,众人簇拥着李茂上马,前面前面十几人敲锣打鼓开道,百余人簇拥着李茂向县城而去。
此时清河县城内已是一片沸腾,民众聚集在大街两边欢迎解元归来。
大宋王朝重视读书人并不仅仅体会在朝堂上,而是深入每一个大宋人的内心。
读书才有出路,读书才能当官发财,读书才能光宗耀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点已经深入骨髓。
李茂考上解元不仅是给自己挣了前途,也给东平府清河县带来了极大的惊喜,说明本地文风好,风水好,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一刻不仅是李茂的重要时刻,不仅是清河县的大事,更是整个东平府的荣耀。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李茂在家中只住了三天,便得到消息,朝廷加了一次恩科,会试提前了,他不得不准备进京赶考,忙的像是个陀螺,连和家人见面也匆匆了事。
一场会试,天下瞩目。
进士是天下读书人中精英,施展个人抱负的资格,不为进士翰林,难以宰执天下,这是大多数官员的仕途之路。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心中,又岂会没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谁不想指点江山?
因为加了一场恩科,各地中举的举人到来的比较仓促,也无人去看一眼繁花似锦的京城,几乎踩着点来参加恩科会试。
四更的时分,状元楼客栈外就听到微微的响动,楼里清幽的院落厢房中,李茂还在平静的睡眠中。
隔壁房里萧让辗转反侧,他平日里是个很潇洒的人,萧让倒不是担心学问,他是想着科场里的事情。
五更时分状元楼的掌柜带着伙计前来提醒,拍着门道:“诸位举人老爷,该出发了。”
依次拍着萧让,金大坚的房间,状元楼距离贡院不远,李茂他们并不需要早起。
李茂醒后穿好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去状元楼的大厅中与萧让、金大坚一起吃过早饭。
另有十几个举人也是住在这间状元楼中,图的就是个喜庆,相互间简单的问候一声。
一名胖乎乎的举人打量了李茂几眼,微微一笑,“在下仙井士子何栗。”
李茂是不满十六岁的少年,萧让二十出头岁,面若冠玉,丰神俊朗,气度温润,这样的出色的男子,吸引别人的目光很正常。
李茂回了一礼,“东平府李茂。”
这是正常的交际,因为这一次会试进士及第的话,大家就是同年,是一场情份和日后交流或者抱团的基础。
吃过饭后状元楼外听着的马车已经等着,马儿在凌晨的微风中打着响鼻喷着寒气,众人顶着月色往贡院而去,距离贡院越近人潮便越拥挤。
贡院入场分不同的入口,举人分配在一处排队,李茂三人也因此遇到不少乡试同年,曾孝序,蔡蕴,安忱等人。
潘良贵一张国字脸,相貌英俊,消息灵通,感慨的对萧让道:“三位真是沉的住气,京城中文会满天飞,唯独你们还在读书,看到没有,那便是今科状元的大热门郭孝友。”
这边几人排队交谈时,侧面的一处人群涌动,引得众人纷纷眺望,火把下就看到一个神态谦和的二十多岁士子与好友们缓步而来。
萧让头赞道:“果然是人物出众。”
蔡蕴冷哼一声,“谁是状元,还说不定呢。”
手机阅读:http://m.avrxs.com/150817/
发表书评:http://www.avrxs.com/150817/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六六章赴京赶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鲟鱼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