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凶险归途
其实按照当时大明朝的礼仪模式,礼部尚书胡濙的这套方案并不算复杂,就是先有礼部尚书胡濙带领礼部全体在锦衣卫的护送下来到京师外城。(百度搜索)然后再有文武百官大礼迎接入内城,最后有景泰皇帝朱祁钰亲自谒见完毕,进入皇宫。
接太上皇,怎么能一台轿子,两匹马,抬回来了事呢?这也太简陋了呀,是自己听错了?还是皇上表达有误,于是胡濙再次小声问道:“皇上,这样是不是有些过于简单了?”
“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我们同瓦刺的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瓦刺在北方招兵买马、扩充军力,随时都有可能再一次南下侵我边境,两国的战争一触即发。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打钱。因为近年来同瓦刺连续不断的战争使国库已经亏空。所以我们现在不管做什么事都一定要从简,决不能铺张。”为了取消迎接太上皇的仪式,朱祁钰皇帝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说服礼部尚书胡濙。
其实礼仪从简与否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无奈的胡濙只好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做,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个给事名叫刘福实在看不过去,于是就上书,称这般礼仪迎接太上皇实在太薄。(百度搜索)朱祁钰皇帝看到此书立即反驳道:“我已经封他为太上皇就是最大的礼,还讲什么礼仪厚薄?这个刘福嫌礼仪太薄,他用意何在?”
胡濙怕把事情闹大了,于是出面对皇上解释道:“大臣们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把仪式搞的体面一些,皇上的脸上也好看的。”
胡濙很会说话,他把群臣的意思说成是为了皇上脸上好看才这样做的,虽然皇上听出来了但是也不好反驳,不过皇上还是把最后一张王牌亮了出来。他对胡濙及群臣道:“其实我刚才说的这些,就是太上皇的意思,他让信使捎给我的信中就说,迎接一事要从简行事,太上皇的意思,谁敢违背。”
听到这里,以胡濙为代表的群臣顿时无语。
其实太上皇朱祁镇这样说只是对弟弟客气一下,但是做为弟弟的朱祁钰却一点也不跟兄长客气,他说到做到。
无奈的胡濙回去之后,带上一名侍郎和一名给事,乘一顶马拉的车轿就上路了,所谓车轿就是把一顶轿子改装一下固定在马车上,用马拉着走,而不是用人抬,当时皇上出行远门都是坐这种马车轿,只是做的大一些,华丽一些罢了。
因为接皇上心切,兵部尚书胡濙带领二人及一名车夫马不停蹄向居庸关赶去,终于在第二天中午赶到了居庸关。君臣礼毕,大家就一起开始吃午饭了。
本来胡濙想在居庸关住一宿,让马匹歇息一宿,第二天早晨接太上皇返回。
然而太上皇回归心切,他恨不能现在马上启程,毕竟他在外面漂泊一年多了。于是尊重太上皇的意思,大家吃完午饭后即刻启程。
再启程前,两辆马车上的人稍微做了一下调整,太上皇自然坐进了迎接他的马拉轿车里面。为了保证太上皇的安全,杨善故意把柳明安排在太上皇的车上,让那位礼部侍郎上了后面的马车,这样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相距十几步的距离开始往回赶。
大约走了有两个时辰,天空突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顷刻之间下起雨来,前面的车上还好,因为胡濙大人为每人准备了一件蓑衣和草帽。皇上坐在轿里就更没事了,只是苦了柳明,他一个人坐在右面的车辕上,不一会浑身就湿透了。
最惨的是坐在后面这辆车上的人,除了那名礼部侍郎外,其他人无一幸免。因为皇上的阻挠,走的时候又匆忙,所以一些准备好的东西都忘记带了,郎玥根本就没有想到带雨具,即使想到了,又去哪里找呢?
所以这辆车上的四个人,有三个人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好在这是夏天,虽然衣服湿透了,但是大家都没有感觉冷。
正当大家低着头,饱受大雨肆虐的时候,突然有几个人影从路边的树上跳到太上皇坐的马拉车轿上,他们全部头戴面罩,也不说话,挥刀就砍。
看来这伙人是要命不要财啊。
转眼之间胡濙大人和他身旁的给事身体已经中刀,因为他们来的太突然了,加上雨声湮没了他们从树上跳下的声音,所以即使是柳明这样的高手也没有提前觉察到。
当柳明反应过来的时候,正有一个蒙面人挥刀朝自己的脑袋看了过来,见此柳明不敢怠慢,他把身体往右边一歪顺势跳下马车,躲过了对方的刀锋。
其实柳明跳下马车只是为了躲避刚才劈向自己的一刀,因为那一刀来的太突然,别无他法。
当柳明跳下车的双脚刚一着地,他的身体早已经腾跃到空中,与此同时他已经把宝剑握在手中,就在身体向下**的瞬间他已经把剑从剑鞘中拔出,并锁定了下面的目标。
他发现三个蒙面人将车上其余的三个人砍翻以后,几乎同时从三个方向一起挥刀向太上皇所在的轿中刺去,此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雨滴打在三把刀上激起的银色水花。
因为马拉车轿三面是窗只有一扇门,所以此时太上皇根本无处可逃,他只是惊恐地畏缩在轿的一角,无助地等待灾难的降临,此时他已经看到三把锋利的刀刃,几乎同时划破轿帘,向自己刺来。
这时,他透过破裂的轿帘看到轿外一道寒光闪过之后,从轿外刺进来的三把刀突然定格在那里,随即无力地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