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件事。”易小川想起来了,“怎么?周兄今晚有雅兴了?”
“当然,”周瑜答道,“今天能够如此顺利地招降甘宁,免去一场战争,我心里自然高兴。再说了,”说着周瑜将目光转向诸葛亮,“今天难得和黄公子相见,而黄公子又颇懂兵法。我意,不如我们三人借着这空中的姣姣明月,在这里一起交流一下兵法,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易小川和诸葛亮相视一笑,易小川说道,“我没问题,就看黄公子的了。”
诸葛亮笑了笑,“两位之中,一位是江东的水师大都督,一位是名震天下的神将,在下一介书生,能和二位探讨兵法,那是我的荣幸,我当然不能拒绝了。只不过,在下才疏学浅,一会儿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二位不要笑话我才是。”
“公子真是太谦虚了,”周瑜说道,“单凭公子献给太史慈将军的破寨良计就足以说明公子对兵法的娴熟,既如此,想必公子对兵法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今日能和公子一起畅谈兵法,那才是我周瑜的幸运。”说着,周瑜一摆手,“二位,请吧。”
于是,易小川、周瑜和诸葛亮找了一个开阔平坦的山坡以一三角形的形状盘腿相对而坐,相互看着对方。
“既然这场探讨是我发起的,那就由我来出题目吧。”周瑜说道。
易小川和诸葛亮微笑着看着周瑜,表示同意。
“打仗少不了行军布阵,既如此,我们就先说一说行军。”周瑜说道,“不知二位对行军可有什么高见?”
“在下以为,行军的最主要核心应当是稳重求进。”诸葛亮缓缓说道,“先锋部队在前,主力部队居中,辎重部队在后。如此安排,当是行军的上上之选。”稍稍熟悉兵法或者看过有关这一类的影视剧的读者们都应该知道,诸葛亮口中所说的这种行军方法是最传统的行军方法。当然,也是最被广大将领所认可并实行的行军方法。由此可见,历史上称诸葛亮用兵向来谨慎,不爱用险,确实是真的。
周瑜微微一笑,“先锋开路,主力接应,辎重供给,如此行军确实无所挑剔。不过,”周瑜话锋一转,“这种行军方法自古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了,公子不觉得太传统而缺乏新意了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大都督刚才也说了,这种行军之法自古流传。既然都流传了几百年还依然存在,就足以说明它的合理与经典,因而才没有被淘汰。如此合理又经典的行军之法,为何不继续使用呢?难道,大都督还有更好的行军之法?”
周瑜笑了笑,“这倒也不是,我只是觉得这种行军之法不够灵活,缺乏机动性而已。”
“哦——?”诸葛亮来了兴趣,“愿闻大都督高见。”
“先锋部队,主力部队,辎重部队,这三者之中,当属辎重部队最为薄弱,但也属它最为重要。粮草、攻城器械还有军医、药物等全要包含在辎重部队里面,可以说,辎重部队就是整个部队的生命线,一旦被歼,那么所有将士将不战自亡。【92ks. 】刚才公子所说的这种行军之法,最适宜从本城出发,远征他城这种情况。因为此刻敌人在自己的前方,无须担心自己的辎重部队会在后方被偷袭。可是一旦自己的后方也有强敌,那么辎重部队押后就不是明智之举了,因为它随时面临被歼灭的危险。此刻,应当将辎重部队居中,主力部队断后,如此,方能保证辎重部队的安全。保证了辎重部队的安全,也就等于保证了所有将士的安全。”
“嗯,”听完周瑜的论述,诸葛亮点了点头,“还是大都督想的周到。如此一来,行军时确实多了不少灵活性,黄亮佩服。”
周瑜笑了笑,“公子客气了。”说着周瑜看向易小川,“不知先生对行军之道有何高见?”
易小川微微一笑,“如果让我率军作战的话,那我就选一个’‘奇’字。”
“哦——?”听易小川这样一说,周瑜和诸葛亮都来了兴趣。
“我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攻打一座守兵十万的坚城,在我看来,只需精兵一万足矣。当然,前提是,我所率领的这每一个人,人人都能够以一当十。俗话说,兵贵神速。人一少,那么行军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如若攻打几百里外的一座城池,我们每人只需携带十几日的粮草,根本不需要什么辎重部队,我们既是先锋又是主力,快速奔袭到目的地,稍事歇息之后,于深夜奇袭城池。所有将士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一鼓作气,一举拿下城池!”易小川慷慨激昂地说道。
听完易小川的行军和用兵之法,诸葛亮微微一笑,“看来先生用兵,喜欢用险啊!”
“俗话说,险中求胜。此法看似凶险,却出人意料,能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倘若使用得当,亦可做到百战百胜。”易小川答道。
“先生如此用兵,摒弃了极为拖延行军速度的辎重部队。周瑜有个疑惑,”周瑜问道,“就算粮草将士们可以自己携带,可攻城略地,上阵杀敌,难免会有死伤。请问先生,这军中没有军医,谁来给受伤的将士医治呢?”
易小川眉头一皱,“谁说没有军医?我们所有人都是军医啊!”
“都是军医?”周瑜听后不解,“先生何意?”
“我可以教授他们治疗战伤的医术,如此一来,他们一旦受伤,轻者可以自救,重者可以由他人医治。如此一来,还要什么军医呢?”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