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都市现代>老身聊发少年狂>134动乱将至
生出一支庞然大物出来.此时只有扶植6家,并联合孙家,一起打压江家的势力,才能继续保持平衡,不出乱子.

先皇自己就是世族出身,他家就是靠着隐户起的家,自然知道一旦任凭世族做大,到后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但李蒙说的也有道理,当年那般局势,实在是不能再乱,只能徐徐图之.

所以李蒙找到了6元皓,说明了先皇的顾虑和对江家的担忧,6家根本没有路可选,要么选择被先皇开刀,一辈子都拘在京中,子侄不可入仕,慢慢凋零成商家巨贾一般的没落人家,要么就赌上一把,成就几十年的兴盛.

此乃阳谋,6家和孙家没的选.

虽然知道这是与虎谋皮,也只能乖乖入局.

所以6元皓接受了先皇的安排,将族长之位交予堂兄,其兄在江南继续经营,朝廷暗地里扶植6家,他家才能发展的如此迅速.6家发展壮大,自然就要和江家抢夺生意,抢夺人望,抢夺一切资源,加上孙家的帮助,江氏便一直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

只是光是如此还是不够的,世族的根基在于家族的传承,在于名望,在于联姻后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所以在开始之初,便有了李锐与6琤的亲事,有了他家大儿子6瑾与孙家长女孙元娘的婚事.

因为6元皓是翰林院掌院,必定要支持科举取士,可支持科举取士,无异于自掘世族的祖坟,断掉他们家中子弟更多的机会.6家所作的一切,先皇所玩的手段,江南大小世族又不是傻子,所以才会渐渐疏远6家,因为谁也不知道6家下一个受命要吞没的是谁.

这才是6家一直不招江南世族待见的原因,这也是其他世族为何疏远6家的原因.被皇帝操纵了的世族,已经不能保持它的独立性,成为四不像一般的东西.

就如同当年为了保全家族而投靠了胡人的孙氏一族,就算后来他们在楚军收复河山的时候几乎倾尽所有,如今世族也不卖他们的帐.

这就是污点,一蒂了世族立世最坚持的根本,一辈子就抹不去了,也得不到认同.

6琤觉得自己配了李家的亲,所以江家,刘家,齐家甚至是赵家这样的人家都不屑于和她往来,其实不是,而是他家早就已经被扒了皮,让这些人家无法保持接受的立场.

6元皓的选择决定了6家只余下一个"累世大族"的空壳子,若说当年6琤的亲事,在现在这种发展下,在当年的选择中,还真不能说李蒙坑了人.

6琤既然嫁不了高门世族,要么只能入宫为皇子的妃嫔,要么嫁到李家作为未来的国公夫人,位比亲王王妃,在这两个选择之间,仁厚的李蒙给了6琤更好的出路.

但李蒙死了.李老国公也没把世子之位交给李锐.

6琤一下子就变得尴尬了起来.

"我们当年把你从江南接上京,就是希望能好好教导你,能把你培养成一个称职的国公夫人,能够撑起家业,为我家再添一门助力.可是谁想到李蒙死了,李茂坐了信国公的位子,李锐一下子成了白身,先皇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给李锐任何爵位傍身,你将来嫁的李锐到底是什么前途,都已经成了未知."

顾氏说到这里,也为女儿的命运鞠一把泪.

她原本不该是这样的境遇的.人总是势利的,若凭着琤儿李家未来宗妇的身份,身为世子的嫡妻,就算他们6家身份再尴尬,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连二流世族的闺秀都不与女儿来往的情况.

谁知道当时圣眷正隆,如日中天的李家,倒得竟这样.[,!]快呢?

他们在家中唏嘘,并不是唏嘘这门亲事不好,而是时运不济,竟然将一手好棋,活生生下成了死棋.

一想自家女儿被坑的从天上掉落到泥地里,他6氏一族成了两任皇帝手中的棋子,半点不由人,他们又是怒,又是恨,又是惧怕.

甚至不愿意再提起这门亲事.

也就是那时候起,6元皓不允许顾氏再按宗妇的器量和标准教养女儿,若是她有了那样的心胸和眼光,却没有得到对等的身份,只会徒然痛苦,怨天尤人,甚至唆使丈夫妄图抢夺家业,祸害到娘家来.

反正李锐以后顶天也就是个四五品的官员,皇帝是不会让他超过他堂弟,威胁到世子之位的,也许只是在他成年以后给个虚职或爵位,若是这样,依照顾氏现在教养的路子,未来夫妻两相敬如宾,6琤能够独自管家理事,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至于大局,至于6家一门的前程,他们根本就不指望能在女儿身上改变.

这就是帝王之道,是无上的霸道,是倾举国之力压迫于他6氏一门的制衡之道,他6家就是那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道路,是那在行进中被不小心撞飞的鸟儿,根本无力回天.

江氏有晋国公府张氏结盟,他们家和信国公府结盟,原本应该是旗鼓相当,平衡至少两代的.可如今这盟约名存实亡,李家虽然继续屹立在大楚的朝堂之上,却根基浅薄,也是岌岌可危.

而他家,则是先皇和今皇留着辅弼李家成事的一招可用可不用的明棋.江家若是不倒,还有许多年的转寰余地,若是江家先示弱倒下,被开刀的就会是他们了.

"我本不赞同你父亲的做法,因为女子的心胸气量,并不仅仅要用在争权夺利,后宅争斗之上,可你父亲有一点说的对,你知道的越多,就越无法平静的生活.我们自己如今都只能韬光隐晦,做出淡泊名利的样子来,不然无论是世族还是皇帝,若会觉得我们起了怨恨之心,那才是一场大祸."

顾氏看着已经和陷入沉思中的女儿,叹了口气说:"你别觉得你父亲得了礼部尚书是因为开始受到皇帝重用了,那是因为晋国公丁忧


状态提示:134动乱将至--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