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兴唐>第二百一十二章 渡(中)

第二百一十二章 渡(中)

对面,雾气氤氲。

有夜风吹起,从印度洋上吹来的,隔了千重山万重山,风势便弱了。雾气便吹不散,一会儿飘过来一会儿荡过去,战场的情形也一会儿隐一会儿现。但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地狱。

两边高大的山峰压来,危危欲倒,似是两个魔王,站在河谷两端,狰狞地注视着战场。河谷上是一片火海血海,有的战士牺牲,火把丢在地上,或者被踩灭,或者继续燃烧,有的将帐蓬烧着了。更有许多士兵挥着手中的武器,大多数还是落后的原始武器,连锄头与砍柴刀都出现在战场上,可不介怀它们同样能收芥人命。

可用三个字来形容场面,大乱斗!

乱了,一切都乱了,长相差不多,使用的武器差不多,语言也差不多,都分不清敌人与战友。这个主意正是裴行俭出的。很早就在联系细奴逻,使者派了过来,说了情形,蛮子现在还没有多少心眼的,实话实说。

细奴逻他们回去后,局面不大好。还好有一点,梁积寿贪图宝藏,怕以后不好分配,没有将他们子弟兵全部带过去,但魔鬼山一进一出,同样折了大半的人。然后遭到蒙俭联军再一次打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可胜利者总是有好处的,梁积寿大败大小勃弄与蒙俭联军,击杀或者俘虏了大量的敌人,也得到许多武器与物资。除了少数留下来,大多数梁积寿看不上眼,比如那个竹弓竹箭要它做什么用。这些武器给了细奴逻这些参与的部族。

对唐朝来说,不是好的,对南诏各部来说,依然很宝贵,又仗着地势,陆陆续续地僵持。但局面一天比一天恶劣,象李史顶、杨农栋的部族基本一半族人被蒙俭率领军队掳走或者杀死。好在蒙俭雄心勃勃,攻打经营姚州城,分了心。其实推迟数月,有可能上一次所有支持唐朝的部族能抹去一大半。就是这样,大山的折损,先前的一战,以及蒙俭的反攻,各部实力亏损了一半有余。

李威回答了一句:“今天之牺牲,他日必有回报。”

做了使者,总是部落中的机灵人,有了这一句,足够了,心满意足地回去。

然后唐朝军队向西南而下,斥候得知龙川江的埋伏,裴行俭与李威合计了一个主意,也就是今天的大乱斗。

本来夜晚,又在龙川江边,春雾更重。裴行俭没有来,雾气能猜测出来的。驻守的叛部又是来自各处,洱海附近的,漾江与濞江的,金沙江以西的,甚至还有五百吐蕃士兵暗中到来,以及洱海南边与东南方向的一些部族。成员十分复杂,视线必将被到来的唐朝大军吸引,道理李威与薛讷说话时解释过了。[]对面没有人与自己对话,也许对自己身后的动静留心一下,对面有一个人在说话,加上龙川江天险,蒙舍诏打得快要残了,离龙川江又有三四百里路。就不会太注意。

于是机会来了,军队,用这两个词裴行俭都不大好意思开出口。一群猎户或者农夫,拿着镰刀锄头,象苍蝇一样乱转,用军队称呼是侮辱了这个词。也不要多,悄悄调过来两千人,分成三四批,四五批,这个让细奴逻自己做主。摸到虬龙渡背后,乘着夜色,还是月初漆黑一团的夜色,与雾气,夜袭军营,别求有功,只要将军营弄乱就行。接着唐朝大军乘机渡河,在虬龙渡进行第二次作战。

甚至为了吸引更多敌人到来,刻意放慢了行程,然后呆在河对岸磨洋工,没有要求细奴逻有多快。毕竟这是姚州地界,按照李威的话说,群众基础不算太好,也不算太恶,比在洱海漾濞江作战,基础还是好些的。

细奴逻倒是急了。

两个巨人,现在无辄,要么傍吐蕃,要么傍大唐,可想傍吐蕃都来不及。只好协助唐朝作战。对唐朝形势不大明白,知道唐朝败了,只败了一回,再看看吐蕃象一个小贼一样悄悄溜进来,唐朝却是正大光明的。因此,心中琢磨了一下,认为唐朝更有底气。毕竟派过使者去长安看过,知道唐朝有多大,有多富裕。在自我催眠。

又是吐蕃人,又是蒙俭的残部,又是顺部,又是不服梁积寿后来加入的南方与东南方各部,这让蒙俭聚了聚,又有好几万人,再次号称十万人。当然,如果有需要,将农夫一起加进去,没有十万人也差不多,又占据了姚州城,主要是吐蕃派了军队,蒙俭心中有底气,两线开战,唐朝军队到来,依然没有放过对他们进攻。日子过得苦。

唐朝斥候用快马将消息送到他手中,一狠心,不顾手中力量吃紧,与邻近的几部挤了挤,挤出两千战士,分别由他儿子逻盛炎、手下大将郭郡矣、张建成,小舅子张乐矣川,以及其他部族的首领段宇栋、施栋望利用蒙俭布军混乱之机,分成了六七股小队,向虬龙渡靠近。不但战场乱,从洱海到姚州都很乱,不要说两千人分成几小股,就是五千人,只要不是外来者,长相差距不大,地形又复杂,即使裴行俭主持,都没有办法判断。

来了就好,只是裴行俭有些抱怨,来得有些快,敌人才在对岸布集了一万人左右,当然,包括其他几个渡口,也有五六千人。但其他几个渡口基本上鞭长莫及。不过来比不来好。

白天借着训练,在虬龙渡南边的河两岸山头上,将信号放了出去。然后夜晚来临,逻盛炎在三更时分,看到蒙俭的手下一起入睡,将队伍集合,摸了过去。也有人巡逻的,就是有雾,两千人又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二章 渡(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