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兴唐>第四百二十八章 喧阗且止(一)

第四百二十八章 喧阗且止(一)

论钦陵与李威,都咬到对方的痛处。

不过李威是阳谋,论钦陵是阴谋,迫于国力,论钦陵只好以巧取胜。因此,李威还不知。

也接到剑南三州损失惨重的消息,有些儿火。

但这不是致命,相反,替他在接下来的做法中,提供了挡箭牌。对于剑南三州损失最重的生羌,也没有多大好感。最难管理的就是这群生羌,若是党项人,还好收服一点。有各自的酋长,酋长同意,下面子民也就同意了。可这些生羌不同,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出自那一个羌种。言语又不通,风俗习惯也不通。不仅唐朝,就是吐蕃同样很难管理。

相持阶段,可以利用他们作为缓冲。一旦正式圈起来,忠诚度十分不可靠的。

可是党项人一旦统一成一个部落,李威又不开心了。这中间很微妙。

“孤失误啊,”李威看着情报说道。

“这是必然,论钦陵同样也有了失误。”裴行俭安慰道。

接到这份消息,本来李威想徐而图之,缓上一缓的,但是商议了一下,忽然将战役提前拉开。

论钦陵倒没有重大失误,只是这一次论赞婆又迷惑了。七月放人,八月收割,唐朝军队大约会是在九月发起进攻。这样想,也不错,原来大约是这样安排的。

然而李威做了变更,七月放人,八月收割没有更改,可是总攻忽然提到了六月。不算是论钦陵的失误,可至少论钦陵没有算到。

……

一场暴风雨过后,河水涨了很多,微微泛着泥浆的浊黄色。站在河岸,看着近处的庄稼,还有许多士兵在搭建房屋。这些新房子,是让迁移过来的百姓居住的。

所以朝中各个宰相十分头痛。

安置下来,对朝廷很有利的。等于是替朝廷真正开柘了大部分耕地,也解决了一部分的奖励。甚至愿意迁移百姓挪出来的田地,朝廷可以收回,可以发放给耕地不足的农户,解决一小部分土地压力。

不过一路迁移,几万百姓要张嘴吃饭,老老小小的,行程又慢,消耗很是巨大。并且皆是将士的家属,还不能慢怠。不仅是这样,几万百姓,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到了高原,又要准备许多药物。这又是负担。

这与李威没有关系,可开始准备了,七月到来,百姓将会陆续到达,因此,先将房屋盖好。还有一个作用,是迷惑论赞婆的。不仅是房屋,还要将田地划分好。

开耕的地多,可一分配下去,又不够了。最少按照唐朝的制度,一丁一百亩地。另外还有原有的田地,作为津贴,在河湟挪出来,重新补偿下去。一些有战功的将士,又愿意留在青海,得有额外的赏田。

不知道会来多少,不大好统计,各地官府多少有些不配合移民,甚至暗中阻拦。但有可能不会够分配。这也不要紧,即将到来的战役,河东九曲全部囊下,这一片广大的沃野千里,开耕出来,又是很多耕田。

这些田地全部是免除杂税的,不过对朝廷同样会有帮助,即使朝廷用钱向百姓手中购买粮食,已到了青海,不是粮食有多贵,丰收时,粮食价格每斗仅几文钱。可是这一路的运费,有可能会达到四十文、五十文。

税也必须免的,一是府兵制度,二不这样,百姓不会心动。

看着远处一栋漂亮的房屋搭建起来,李威说道:“裴侍郎,只有这样,青海才能成为唐朝真正的辖地。”

裴行俭会意,道:“只是需要很长时间。”

“这个不急。孤后悔了,当初胡应受孤委托,前往大食与大秦国,但没有想到他会去那么远的地方。法兰克国地处西北海边,虽然不及辽东寒冷,可天气比中原地区,要冷得多。说不定从哪里带来从哪里带回一些粮食种子,适宜北方种植。”

“殿下想经营辽东?”裴行俭好奇地问道。

“是想啊,只有从马背上下来,朝廷才能真正管理起来。否则一个部落一个部落,随水草逐牧而行,终是难以安定。而且辽东面积广大,哪里的土地更肥沃。”说了一半,留了一半。

后面话还没有说,吐蕃只是唐朝的祸患,若不乘这时候,吐蕃刚刚堀起之时,将这个祸患扼杀下去,将会严重掣肘唐朝的发展与扩张。但以后的祸患,却在辽东,在大漠,契丹人、女真人与元蒙,这三个人种才真正戗害了中原文明的发展与延续。

不敢说,至少现在辽东臣服唐朝,突厥也打趴下了。

“这时间更长啊。”

“不急,孤能等得起。”

“殿下能等得起,臣恐怕看不到了。”

“裴卿,何来此言,你今年不及六十,还要陪孤走过很长的时间,一直陪上二十年,三十年,一一见证。”

“殿下……”

“不用感激,卿是难得的文武才,若是那一天来临,孤不用卿,用谁?”

“但殿下,京城才是根本,夜长梦多,青海也非久留之地。”

“孤知道,一两年时间如何?”

“只能这么长时间。”

不仅如此,狄仁杰升迁,从东都写了一封信到青海,让他勿用担心,狄仁杰在东都会替他留意时局,顺便谋划。没有详细说,怕李威不同意。还有母亲,听到自己承诺后,会有什么态度。若同意,将会是自己最大的助力。

眼下还呆在青海,风头太盛,只有青海才能避过这风头,让父亲不忌惮。不能回长安,回到长安之时,便是正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八章 喧阗且止(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