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兴唐>第四百三十一章 听得念奴歌声(二)

第四百三十一章 听得念奴歌声(二)

不舒服了,烧到现在,更晚了,待会再被一更,看看能不能码出来。

==============

拦住了几个激得火起要出战的将领,论赞婆思考起来。

还是有干扰的,当真看到唐军嚣张的样子,不生气?

压制住内心的怒火,努力使心情平静,想李威的用意。与上一次一样,猜不到唐太子的用意,弄不好又是一场大败。相反,就象唐太子没有想到自己大哥的用意,也是一场大败,几乎使自己九死一生。

这时候开战,显然没有道理可言的。

唐军的事情很多,百姓在七月份就要到来,这个消息也休想瞒住,因此前些天还在建房屋、分田。所以,建房分田是必须做的事,也起了一些迷惑作用。

然后放人,这条用意他也知道的,战争争的是地,是人。人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比如吐谷浑,若全部迁走,难道让吐蕃各部迁移到青海,也可以迁的,可那最少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唐朝太子会不会让吐蕃等上十年二十年?

这件事做好了,不亚于赢得一场战役。

可这个百姓不好迁的,不但要想办法对付自己的阻拦,还要考虑衣食住行。

八月份,又要收割,不能让麦子烂在地里。除非唐朝廷十几万百姓过来,那又不可能的。

再说真战,九月份对唐军也更有利。自己一阻百姓迁移,必然惹下许多民怨。唐军又有粮食在手,那时候才是唐军最有利的作战时间。他都不相信了,攻城唐军不会有牺牲?

也想到了九曲军城,可一下子略过。这不是当初的九曲军城,只有一两千军,立即能攻下来。现在的九曲军城又扩建了许多,里面有许多驻军。就是有一万两万人,不攻一个十天半个月,也休想拿下来。一支孤军在后方攻城,难道是送给自己做开胃点心?

想不懂,或者是几万大军,也将自己军队钉在这里,好让百姓逃出青海?

于是勒令,所有将士勿得言战,也战不好,军队没有对方多,士气没有对方士气高昂。即使开城出战,也是必输无疑。然后又派出斥候,到各道打探。

唐朝军队还在骂城,有些难听。

裴行俭只是笑,虽然这样做,有些儿戏,也不是一无是处。

只是下令,让后军安营扎寨,扎下一座牢固的大营,去年年关,一直打到三月份,对这片地形十分熟悉。

大营扎好,天色暗了下来,骂城的士兵只好回来。

第二天,李谨又率领了一万五千军队,带着大量辎重赶到,唐军除了党项军不算,在青海还有八万多将士,可不能全军出动,各个关卡还要守的。另外黑齿常之,还要留给他一万五千人,从赤岭以西围堵。

能调动的,只能有这么多将士。

对这次改动,也讨论了很久,本来是考虑到了种种因素,准备晚些进攻的,但不是大规模的进攻,到了那时候,九曲三城,论赞婆必然丢下了。而是陆续地借着七月移民,不停地象牛心堆战役一样,发动一些小规模的进攻。但不会规模很大,主要是激起民怨,到了八月再伺机作战。毕竟吐蕃人当中,直系的吐蕃士兵很少,只有两万人,这两万人牛心堆刚刚还歼灭了近两千人。这个时间段,是论赞婆也没有想到的。至于收割,有百姓,有截留的吐谷浑人,还有可以借助一部分党项人。

但战役一直不会很大,是为将党项人圈进来做准备的。

还是以战为辅,以耗为主的打法。

后来论钦陵出兵剑南三州,李威与裴行俭核计了一下,怕事情会有变动。这是明面的安排,若是有暗处的安排,会更棘手。于是将时间调整提前。有益的有之,弊端有之。

有益的是能将战果扩大化。至于九曲三城,李威是想得到,可根本没有考虑过。这是掌中之物,何必考虑,而是吐蕃的将士,消灭有生的力量,才是他最感兴趣的。

一提前,很无理,恐怕论钦陵在此,都能吃一个大亏。

提了前,时间更充足,也为薛仁贵到来,在松州布置防线,筑城堡,赢得时间。

但弊端,牺牲会很重,已经牺牲够重的,再牺牲,李威也是不舍。还有,主要变成了依赖党项人,以后他们会有更多话语权,另外,还要承诺一些好处,比如李威答应的九曲之地,甚至将来的大非川、乌海之地,这必须要承诺了。本质上,李威也不想出现一个更强大的党项人。

另外,有一个不知是好处是坏处的出现。这一来,吐谷浑人会迁移更多,青海更空荡荡。看似好处,然而迁移的百姓多,朝廷不能不管,后勤的压力更重,可是除了青海,朝廷实质上没有得到好处。只会让诺曷钵在灵州有更大话语权,以后返回青海,也有更大话语权。当真迁移过的百姓,对唐朝会真心感谢?错,他们感谢的只是诺曷钵一次次地为他们争取。自己还是屠夫,还是凶手。

打到现在,以后的走势,皆非论钦陵与李威所能想到,只好打了再说。

将攻城器械一分,也就是各种云梯,很正规的云梯,有主梯与折叠梯,主梯还有挡板,减少士兵接近城池时的伤害,然后在挡板下面利用轮子将主梯推到城墙下面,打开折叠梯,减少架梯前的危险与艰难,以及敌军对云梯的破坏。至于吐蕃人攻城,还是最简单的飞梯,也就是各种材料做成的长梯子,成本低,制造容易。唐军也用,但没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一章 听得念奴歌声(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