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慕权位利禄的人,往往得寸进尺;恃才傲物的人,总是锋芒太露,这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否则,富贵而骄,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只能身败名裂。”
这不止是讲道理了,貌似还涉及到人生经验?
“比如名相李斯即是如此,明明已经做到丞相之位,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做了阶下囚。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自是不得了。他不仅是连丞相都做不成了,且连做一个平民,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
李斯?
这是又扯到大秦帝国去了?
“因而最好是趁早罢手,见好即收。该你做点什么的时候就去做,而在事情做成之后,你不要贪图什么,索求什么,不要提条件,得收敛意欲,安分守己,才不会给自己招祸。”
他讲得很认真,很深沉,很莫名其妙。
韦团儿听得很痛苦,很煎熬,度日如年。
更令她郁闷的是,直到最后他也没有抛出个有趣的小故事来活跃气氛,居然就从头把道理讲到了尾。
第三天。
“我看团儿这孩子果然是个伶俐的,不如就给她开蒙了吧。”
前两天她在听讲时分明是一副痴傻状,可韦老爷子仍不改那句伶俐的评语,还不由分说给了她一个极高的待遇,当即便准备要给她进行启蒙教育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在韦团儿的认知里,很多古装历史正剧都会让一屋子的新生在老夫子的带领下摇头晃脑的背诵《三字经》或《百家姓》,她以为韦老爷子也是这样的,但她在书房里溜达了一圈,并没有现它们的踪影,直到很久以后,她才后知后觉的记起两者是在宋朝才出现的,而配置着唐朝内核的大周自是不可能会有它们的存在。若不慎在人前冒出了《三字经》里的句子,倒很容易圆过去,但如果一开口就把《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说出来了,搞不好就会倒大霉。要知道宋朝的开国大佬姓赵,所以这本书便理直气壮的把“赵”姓排在了第一名,但眼下的大佬们姓李,哪受得了这种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韦老爷子拿来给她开蒙的,是一本《千字文》。
“千字文,相传由梁武帝指令给事郎周兴嗣取不同的一千个字编写而成,每四字为一句,平仄相对,包罗了天文地理、礼仪制度,朗朗上口。”
嗯,听起来挺牛逼的。
在快给她读了一通以后,韦老爷子递了张字帖给她,似乎是要教她描红了。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字帖是常见的竖版,上面只有寥寥二十五个字。
“这些字的笔画是最简单的,主要是用来练运笔、笔法和拆解文字结构的。”
“行笔渐按,有上行。收笔右下,折回锋。起收要重,中间轻……”
韦老爷子详细介绍了一大堆的笔法,紧接着状似自然的从花鸟青瓷笔筒里抽出一支羊毫笔,递给昏头昏脑的她。
她前世并非是是没摸过毛笔这等风雅的物事了,甚至连钢笔都很少用,因此一上手就觉得无比生疏,无比别扭,不知道该怎么握才标准,想来想去,她只得选择了拿筷子的手势,堪堪夹住了它,免得它掉下去了。
“怎会如此?”
韦老爷子全程都紧盯着她的动作,把她一开始的愣、之后的茫然、再然后的无措、最后的乱来都看清楚了,确认她没有一丝一毫作伪的迹象,不禁吃了一惊:难道自己想错了?
“以后再教你描红好了。”
片刻后,他强行使得自己的情绪恢复了冷静,微笑道:“我来教你背《九九乘法歌》吧,很有意思的。”
乘法?
古人居然懂得乘法?
韦团儿右手夹着那支羊毫笔,目瞪口呆。
“一一如一,一二如二,一三如三……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她的呆滞,在韦老爷子看来便成了一窍不通的佐证,心下不禁愈吃惊了,继而是浓浓的失望之情,但面上仍是维持着一贯的和气,很有耐心的把《九九乘法歌》背完了,然后讲解道:“这是开蒙时必学的。它的历史比《千字文》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见诸文献了。”
“……”
春秋战国那会儿就有乘法口诀了?
韦团儿震惊了,然后想起自己在前几天很是傲娇的认为她好歹是受过正规教育,在文明社会长大的人,便不屑和一群乘法口诀表都不会背的小姑娘宅斗到死,争夺一根公用黄瓜。
而当时的自己有多傲骨铮铮,现在的自己就有多傻逼。千不该万不该因着现代人的优越感,就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一副众生皆醉我独醒的高贵冷艳样,想想就觉得欠揍。
“哎……”
看着她愈呆滞的表情,韦老爷子不由从浅浅的失望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心内默默的叹息了一声。
原来,她只是一般的小聪明罢了,算不得有多特殊,就连他幼时的早慧程度都及不上。
她并非是天赋异禀,也并不是邪灵附体。
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