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人打六万人,其实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尤其是这六万人里,有一半都是杂牌,装备,作战能力,军事素养都差了大晋一大截。
留在陇南城的,大都是跟随着王品冠在西线战场浴血搏杀过的干将精锐,王品冠最扎实的班底,为了保证整个陇西作战的顺利,陇南城的征兵工作一直没有停止,以至于名义上只有两万守军的他们实际数量却可能在四万左右。
这倒与莫丹猜测的结果无关,直到陇南战役结束,莫丹依旧耿耿于怀,要见一次李丰一,然而当他真的见到了,却不禁长叹一声,是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要怪,就怪王品冠出兵太果决,也怪草原人死的不明不白吧!
当王品冠重新站在陇南城的城头,莫丹的心里已经萌生了退意,但他清楚,自己无路可退。
陇南城的攻坚战在王正德派兵赶来之后宣告结束,一场混乱之后,仅剩四万余人的西域联军被迫借道甘南,向北绕过陇西,回归西域。
而待这一切结束,已经是开隆十五年的腊月。
陇西的胜利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四大家族里的王家就此崛起,隐隐有了大晋第一家族的气象。
王家彻底控制住陇西城,宣告着西域变成了娇艳欲滴却失去防备能力的美女,就此西域再拿不出超过十万人的联军对抗西域,明眼人都知道,西域后续的捷报,都将成为王品冠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战争的收益者,除了王家还有那些在战争中投资过的其它家族们,而且他们所获得的收益,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多。
这一切,源于东部战线的那场大捷,五千打三万,全灭草原人,这是扭转陇西战局的一次伟大胜利,陇西战役最关键的转折点。
而幸运的是,这些家族的二世祖们,都是这场战役的亲历者。
更加幸运的是,主导这场幸运的人,是他们渴望依附的对象,大晋的未来,当下的大晋太子司马昭。
自此以后,这些未来的大晋将军们,身上打上了浓浓的司马昭的印记,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是王家的时代,也是司马昭的时代。
司马昭和王家也就此绑在了同一条战船上,然而他们的敌人,才刚刚开始酝酿一个阴谋。
这一年的冬天,太子司马昭与王品冠一同回京复命,前者是被迫回京留在皇城,据说是开隆皇帝的意思,后者则是整的八经的回京听封,二十六岁的王品冠已经是三品威武将军,就此往上,便是正二品的军字辈大将军。
而待整个西域拿下来,国字辈将军也将是王品冠的囊中之物,那天不会太远,若是王品冠在三十岁之前能够拿到国字辈将军的头衔,那么他将是大晋历史的第一人。
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这一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皇帝的封赐依然让满朝文武感到惊讶,王品冠,竟然在这个冬天火线升职,成为了大晋最年轻的兵部尚书!
大晋最年轻的兵部尚书,是了,二十六岁的末班车,下个月就二十七岁的王品冠成为了大晋最年轻的兵部尚书,创造了历史。
当然他也明白,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不能当真,只能说是因战时需要临时提拔,待西域战事完全落下,仍要交回去。
但封令一下,王品冠便已经创造了历史,哪怕只是暂时的,也必然让人铭记。
当众人为王品冠欢呼之时,真正的聪明人却从这道封令里看出了什么,开隆皇帝,真的要对西域动手了!
或许,这是他活着所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
是的,开隆皇帝病了,病的很隐秘,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却依然瞒不了诸多的有心人。
这次把太子召回,似乎便是为了托孤。
这个时候开隆皇帝托孤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因为王家势头正盛,一旦自己完成了权利交替,君弱臣强的局面必然出现,这对年龄尚未弱冠的司马昭来说,并不公平。
但身体的状态,却不是开隆皇帝所能说了算的。
这个年节很热闹,人们沉溺在陇西大捷的喜悦里,就连鞭炮都比往年多买了几响。
而开隆皇帝也在新的一年里,迎来了他的五十岁寿辰,就在年节刚过去的二月十二,换言之,就在春意正新的时候。
所有人都很重视这次寿辰,因为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上过朝了,而刚从西域归来的司马昭已经应父皇的要求开始着手接触朝政,种种迹象表面,开隆皇帝,怕是要不行了。
这一年是开隆二十三年,年节刚完,各地的政要大佬,王爷显贵,国戚皇亲都纷纷聚到了京城,有的人年前就来了,大家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而这个时候,谁能在京城控制局面,谁就能在接下来的新纪元里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意义上讲,那些早早倒向王家的人纷纷感觉庆幸,因为王家在机缘巧合之下已经和太子绑在了一起,而太子在这个年节里,或许要化龙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但是皇宫大内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赵勾碟子的嘴很严实,对开隆皇帝的保护也非常到位,以至于众人只能得到模糊的消息,却不能判断出皇宫内的真实情况。
但这份猜测已然成为大家的公认,开隆皇帝要不行了。
然而事实如此吗?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一位中年道士口吐鲜血,踉踉跄跄的从大海边的礁石上爬上了岸。
很难相信他居然没有在刺骨的严寒里被冻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