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时间天下乱的很,被封唐王的司马煜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募士兵,手里抓着长安,渭南两个粮仓,网络了一大批流民。
说的是靖难,却迟迟不见动静,只是不断的招募士兵,不断的锻炼新军,他本身比司马庭大四岁,太子的第一人选,有一大批支持者。
自从被封唐王,司马煜的死忠们被清洗的七七八八,全部脱离了朝廷中心枢纽,死的死,外放的外放,其中大部分被司马煜想法设法送到了北疆以及西域,能够与自己遥相呼应的地方。
自古穷西北,富东南,和平是东南的主题,而面临蒙古游牧民族与西域戎狄的地方,则战乱不断,凶险异常。
外放到这些地方,说白了真的是送死,除非是谁侥幸遇到了国家兴兵,讨伐西戎或者蒙古,才能够有升迁的机会,不然,在以守为主的北疆西域,浑噩至死也无出头之日。
但司马煜不这么想,风险越大,机会越大,论起军队战斗力,西北比起东南,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自己如果能够得到这两部势力的支持,那么自可保一世安稳。
毕竟所有皇子在太子选出来之后,被分封外地的,下场一般都不会善终。
司马煜没有想到,当初只求自保的这一手,现在却给了自己一个重登大宝的机会!
虽然分封至今也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看来自己的运气还不错?
除了长安本地人以及四方流民,司马煜现在也有了从北疆,西域赶赴而来的七支兵马,他们人数不等,最强大的是北疆刘彪部,八千多人,最弱的是陇西陈魁部,两千人不到。其余五支也都在三五千之数,泛泛一算,三万多人。
加上本地守军及流民新兵,司马煜现在有大概六万多人的兵马!
六万兵马在手,司马煜第一次感受到了底气,但这点人手在轰轰烈烈的反晋洪潮中根本不算什么。
先说西南青城山,除了本派弟子教众以及巴蜀守军,还有被司马昭平定的夷州本部兵马,他们是司马昭的嫡系,山高皇帝远,在夷州以及更远的象郡,这里基本是自治的状态,唯一得这里民心的,便是被司马仁逼到自杀的司马昭。
现在有人振臂一呼,这里马上跟上,浩浩荡荡的五万兵马从南疆北上,与巴蜀青城一派回合,在蓉城这座天府之国会师,共计八万人马,打着讨伐逆贼,迎驾光武的口号,向着两湖,两广进发!
而东南一系,一向强民弱兵,此刻大地主们纷纷向着巴蜀或者夷州逃难,而被压迫已久的穷人们则自发性的推出了几名官员举事,宣布他们认可光武皇帝的正统,要把启元皇帝赶下台去!紧接着便是一片混乱,豪阀惹不起,中产阶级变成为了最好欺负的对象,烧杀抢掠伴随着反对启元皇帝的洪流,在东南蔓延,洪流之下,是豪阀们暗中控制的利益兼并以及相互吞噬,最终的胜利者又将造就新的秩序,或许有人将成为新的四大家族之一!
东南形式最为复杂,势力也最多,大大小小的势力有百十来股,共计十余万人,待他们相互倾轧完毕,得到一个统一的声音,则意味着又有一方占据着大晋最富饶土地的势力具有了和皇权扳一扳手腕的能力。
国家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但是他们已经自顾不暇,无能为力!
当然种种乱象里,最强大的一支,自然是司马昭之子司马延。
延的谐音是炎,本来取名字时这个字是不能取的,因为与开国皇帝的字音相仿。
但给孩子取名的人叫司马昭,于是便没有人敢提这一茬。
司马昭对于大晋国来说,太重要了,大晋国在开隆皇帝手中开疆四洲二十余郡,但事实上,这些土地,都是司马昭率军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司马昭为人爽朗豪迈,不怒自威而又开明睿智,当之无愧的人中之龙,他在哪里,哪里的追随者都心悦诚服。
然而这样一位完人却被他的弟弟逼到自杀!说实话,不知启元皇帝这一手,得罪了多少人!
当司马昭的儿子举起自己才是正统的大旗之后,不是没有人质疑,但当所有人亲眼看到这个宛如和司马昭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青年人时,都不禁潸然泪下,他们太像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甚至是忠义与睿智。
上天是眷顾司马昭的,给了他一个如他一般优秀的儿子!
于是光武皇帝的势力滚雪球般壮大,两辽,冀州,平阳,幽州都是光武皇帝的拥趸。
光武皇帝有二十万大军,分别是两辽游骑六万人,幽州守军,龙城守军各三万人,燕京及周边两万人,冀州以及平阳共六万人,这是他能够调动的所有兵马,其余的力量必须防着北疆以及西戎,还有辽东,若是连防守边陲的兵力加起来,光武皇帝手中的军队怕是还要翻一番。
这些力量都是从他的父亲司马昭那里继承来的,司马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此时的启元皇帝,可谓是孤家寡人一个,江西是齐家的控制范围,而东南则是李家,剩下一个王家则把持着山西,陕西,唯一干净些的东北现在又是司马延的势力。
大晋国祚在没有道家支持后正式陷入瘫痪,唯有赵家在苦苦支撑,但湖广之地远水解不了近渴,更何况,在他们身后还紧紧咬着一个青城山!
如何才能盘活洛阳这盘棋?
司马仁一夜白头却没有结果,他儿子司马庭已经在日夜操劳,处理各项令司马仁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