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清总统>第270章 热河大战 完整收复

新热河战役开始,就让各地势力感到了惊讶,于此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新军太厉害了,尤其是白起在双滦府的战役,杀人不眨眼是世人的看法。只是半个时辰就让双滦变成了半废墟,白起也被人冠于了‘杀神’的称号。

身在承德府的缇善得知自己的猛虎军团被毁,气急之下吐血而昏迷。而等他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则是在沉思中度过的,只不过是一夜的时间,缇善大人的白发又增加了许多。查毒罗也是心情大为不爽,没想到新军如此的厉害,真是让人愤怒啊。

刘亚初将部队集合在承德附近,说实话,热河军现在已经没有了强大的魄力,可以集中部队将新军杀灭或赶出热河,当然也完全是没有能力的。为此,只能将部队集合在承德附近,以便做出最后的保卫。本来,刘亚初提议带着部队打游击战,同时将指挥部撤出承德府,以便更好的保护和隐藏最后的火种。

热河军主将查毒罗却不以为意,他认为撤退只是一种示弱,如此之下只能让士兵们感到绝望。大军如果连作战的信心都没有了,自然不利于日后的发展。缇善也是认为不能撤退,因为热河军的退路只会越走越小。当然了,热河周边的城市都在政府的控制之中,不适合热河军发展,除非能够退出直隶附近而转战山西等地的山区,如此方可以再山沟中进行游击。

为了防止热河军退出热河,新二军胡铁花将部队开往平泉府,并且将宽城、兴隆、小白旗控制,形成了半线包围。而新一军也有所行动,将指挥部由隆化移到双滦,同时将部队左右拉伸。以高台寺、下句子、付英子为军事防线。新一军与新二军联合将承德包围,使得承德成为了一座困城。新军的总指挥部设置在滦平,张天龙给出明确指示,三天之内接收承德,同时不能伤及无辜,不能用大火力武器攻城。

新军给热河军发了明示报。要求查毒罗立即发下武器投降,政府将会给予优待。查毒罗、缇善等人的权力撤除,但是会给出相对应的空闲职位,让其可以安然无样的享受后半生。而热河军将部分清退,让这些人返回家乡务农,愿意者将继续在热河任职。等等……

刘亚初觉得应该投降,如此可以让部队省去不必要的损失,让城内的百姓安心放心而不受牵连损失。查毒罗与缇善则是不然,热河军有兵马十三万。定然能够轻松让承德度过难关的。刘亚初提出了异议,政府出兵平乱是下了大决心的,不平乱全国是不会收兵的,所以,热河身为第一个目标,不可能安全的度过难关,除非是投降。投降,大家是合家欢乐。战斗。热河军损失惨重并且失败。

接到告示之后,热河的上层们连夜召开了研究会议。查毒罗、刘亚初等人面色铁青的各自沉默着,包括了满头白发的缇善,虽让手中没有实质的兵权了,却还是被很重视的请到了会场中。

倒计时3日,随着大量的告示单被空炮打进热河城后,热河百姓们看着满天像是雪花飘飘洒洒似得纸单子。纷纷停下手中活来解锁好奇。随后,百姓们开始了交头接耳,所有人都开始了议论争吵。百姓的议论是没有对错的,有的人支持政府,自然也有的人反对政府。双方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正确。还都举出很多例子加以说明。

倒计时2日,无论是城内的百姓,亦或是官府中的执政者,都分成两路组成了各自的辩论组,就像是辩论大赛一般。在这个时候,读书者就成了重要,这些人往往会拿着厚厚的书本摇头晃脑的发表意见。下午的时候,不知道是何人出的主意,双方人马各自统一了服饰并成立了社团。

倒计时1日,热河城内,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服饰色彩有两种,一是红色,二是灰色。红色衣服代表了赞同热河政府投降者,他们认为国家实行统一为上,不应该搞分裂,何况热河城的实力处于下风。灰衣服的民众是支持战斗到底的一份子,他们认为血战到底才是英雄本色,再说了,满人做江山绝对不如汉人好。

双方人马如果在街道上碰面,轻者吵闹骂人,重者便是动手动刀,最为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死亡。时间到了下午三点左右,城内的个别区角出现了罢市的情况,红衣组群众包围了总督府,随后不久灰衣组也进行了集合。双方在总督府前进行了对持,总督府随后派出主持人员,现场举行决策辩论。出席的有热河政府的所有高官以及城内有声望的能者。

四个时辰的辩论让一些老百姓产生了厌倦感,最后的肯定结果并没有产生。其实城内的大能者包括中层官员是赞同打开城门、放下武器和平解决的。无奈,高层不想和平解决,下面人再有意见也不能产生实际效果。随着查毒罗等高管的离去,红衣组与灰衣组进入了争吵辱骂阶段,即便是现场有军队维持,也丝毫阻挡不了人类的头脑发热,随后便是冲动的魔鬼行动。

外面,红灰双方动手陷入战斗,总督府内,众人围在会议桌前开会。作为军师的刘亚初快速的做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开门和平解决,二是冲出包围,经行战术性的撤退。虽让查毒罗不想离开大本营,但是他不是小白,对于目前的军事问题看得非常清楚。留在城内,只有死路一条。可要弃城而流窜外乡,他还真不想落个如此地步。

众人都看着最高指挥官,等着指挥官下达最后的命令。无论是弃城还是战斗到底,又或者说是投降,作


状态提示:第270章 热河大战 完整收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