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宋权相>第五十四章 虚张声势

贾老贼与丁大全、全玖等政敌在临安城为了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拼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方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也半点没闲着,双方除了疯狂的招兵买马和积蓄粮草备战外,忽必烈将他手中最精锐的三万军队部署到了位于热河西北的开平,并从大都调出上万匹战马和一万石粮食送给开平,对阿里不哥的老窝哈刺和林施加压力;同时以汪良臣和廉希宪为主帅,领军西进,目标直指阿里不哥部叫浑都海盘踞的凤翔路六盘山与重镇京兆府(今西安),又命令延安府守将扩军,加强边防,妄图扫清阿里不哥在凤翔路的势力,从而切断阿里不哥与北方盟友察哈台汗国的联系,并且彻底摧毁阿里不哥与南宋取得联系的可能。[就爱读书]

在另一方面,阿里不哥也十分清楚他最大的弱点就是控制地战略物资奇缺,除了战马之外,粮食、茶叶、食盐和铁矿四大战略物资无一不缺,一旦与忽必烈的战事陷入持久战,那么阿里不哥基本上就可以说是输定了。为了保住并开拓凤翔路这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一向歧视汉人的阿里不哥派出他唯一信任的汉人将领刘太平与大将霍鲁海领兵南下,意图夺取凤翔路这个战略要地,保护北方盟友察哈台汗国对己方的粮食供应;同时利用刘太平的汉人身份与南宋接触,尽最大努力获得南宋丰厚的物资支持。

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一时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略重点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了凤翔路的土地,双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剑拔弩张。彼此之间虎视耽耽,硝烟味弥漫,战争地阴云迅笼罩大地……

北方的紧张局势并没有逃过南宋细作的眼睛,情报迅送到身在临安的贾老贼面前,刚刚接手民政的贾老贼不得不腾出时间与精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战事方面,并立即召集心腹幕僚讨论此事,判断北方局势。^^^^在会议上。贾老贼的几个心腹走狗一致断定阿里不哥的南下策略有两大致命弱点,一是阿里不哥南下的兵力并不多,加上凤翔路地原有兵力还不足三万人,很难对忽必烈的优势兵力形成致命威胁;二是凤翔路汉人众多,歧视汉人的阿里不哥军队很难获得当地汉人的支持,而这一点恰好是忽必烈军队的优势。综合以上两点。抛开双方军队战斗力大致相等的因素不算,阿里不哥地军队要想完成夺取凤翔路的战略目标,实在十分困难。

“阿里不哥这个蠢货,干嘛要把主力军队部署在哈刺和林那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破地方?他要是全力打通凤翔路该多好?”看着黄河以北的山川地形图,贾老贼愁眉不展,骂骂咧咧的道:“他这只蠢猪难道不明白,如果打不通凤翔路战略要道,忽必烈光是玩经济封锁就能把他封死?”

“少傅。请不要生气。”贾老贼手下最了解蒙古情况的宋京赔笑道:“这也不能怪阿里不哥蠢。主要是哈刺和林对阿里不哥来说十分重要,哈刺和林不仅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老爸拖雷坟墓所在,同时也是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地议会地,那个地方如果落在忽必烈手里,完全可以控制库里勒台诸领,名正言顺地继任大汗,抢走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斗争中唯一占据的大义名声。”

“狗屁大义,这年头有枪有刀有军队才是大义!”贾老贼比了一个粗鲁下流的手势。对阿里不哥不利用骑兵优势流窜做战的决定万分鄙视----在贾老贼看来,如果阿里不哥派出大量骑兵南下中原四处流窜,烧杀虏掠破坏忽必烈的战争基础该有多好?那边狗头军师廖莹中接过话头,“少傅,靠人不如靠己,与其隔岸观火坐视阿里不哥被忽必烈击败,不如早些实施我们制定的虚张声势之策。^^ ^^从侧面减轻阿里不哥所承受的压力。”

“本官也正有此意。”贾老贼强打起精神。命令道:“立即飞鸽传书通知淮南东路李庭芝、淮南西路杜庶和四川俞兴,命令他们按计行事!还有。命令襄阳吕文德军北上强攻,务必夺取南京路的邓州城,威胁忽必烈西援军队地侧翼!再让吕文德想办法和京兆府的阿里不哥军取得联系,建议阿里不哥军采取清壁坚野战术,让忽必烈军队无法就地筹粮,到时候我们就有机可乘了。”

“攻打邓州?”贾老贼的几个走狗都吓了一跳,一起向贾老贼问道:“少傅,反攻邓州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吧?这必须得皇上亲自下旨才成。”

“没关系,你们先去布命令,本官这就进宫请旨,想办法说服皇上同意。”贾老贼一挥手,又得陇望蜀的嘀咕道:“打一座城池都得经过皇上同意,真够麻烦。皇上要是封本官平章军国重事,那该多好啊?”

贾老贼向宋理宗请旨袭取邓州的工作进行得还算顺利,宋理宗当天晚上就同意了贾老贼的军事行动,随着贾老贼地一声令下,早就在暗中准备地南宋三大军事重镇盱眙、安丰和泸州先后骚动起来。先是李庭芝亲自督军盱眙,旗帜鲜明的打出自己旗号,指挥盱眙宋军频繁骚扰隔湖对峙地临淮蒙古军,短短几天之内竟然数十次袭击临淮的蒙古军斥候船,杀死杀伤多名蒙古斥候,并在洪泽湖中动了一次千人规模的水军战斗,利用水战和手雷优势小挫蒙古军队。弄得蒙古军临淮守将兰秀鸿紧张万分,一边加强城防守备,一变火禀报忽必烈,报知南宋军队有攻打临淮的可能

相对李庭芝比较温和的手段,新近被贾老贼保荐为淮南东路制置使的


状态提示:第五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