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宋权相>第二十五章 第一战(上)

“可以动手了。”看完贾老贼用快马送来的命令,王坚抬头环视一圈帐中诸将,平静的说道:“三天内,攻破箭滩渡,夺取遂宁城。这是我们收复四川的第一战,同时也是大宋向鞑子吹响反攻号角的第一战,请诸位务必要打好,也无比要打胜,打出我大宋军威!国威!”

“谨遵制置使号令!”宋军诸将整齐答应。王坚微一点头,喝道:“全军出阵,兵箭滩渡,本官今天要亲自指挥这反击第一战!”

“呜——!”号角声再一次在宋军军营之中回荡起来,号角还是以前的号角,声音也还是以前的声音,不过其中代表的含义却与以往截然不同—以前是蒙古军攻打,宋军被迫防守,现在却是宋军主动进攻,蒙古军被迫防守了。高亢凌厉的号角声伴随着列队出阵的宋军士兵整齐的脚步声,震得群山回响,回荡不休。从天空鸟俯下看,朱红色的宋军旗帜象一条矫健的赤龙,盘旋在蜀中狭窄的山道之上,又象一条奔腾的红色河流,汹涌扑向北面水西岸的箭滩渡。

箭滩渡,之所以被称为渡,只因为他是连接四川盆地中部东西交通的关键渡口;同时箭滩渡也是四川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和遂宁府治所在,说他是四川腹地中南面的肚脐咽喉也毫不为过,当年蒙古大将纽就是这里击败了还是宋将的刘整占领箭滩渡,这才切断了重庆和成都最近地水陆联系,继而攻占成都、绵阳和简州等地,占据四川半壁江山。仿佛是上天注定要历史重演一般,并不清楚这段历史地贾老贼在放出一系列真真假假的**烟雾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变虚兵为实军,将箭滩渡列为了收复四川的第一个突破口。

本以为是兵的宋军王坚部忽然变虚为实,全面攻打箭滩渡,自然早有斥候飞报蒙古军守将夹谷龙古带和田雄,二将惊讶之余,赶紧一起赶到遂宁城上指挥防御。这些年来为了防备宋军反扑,忽必烈军早在箭滩渡渡口处修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军事堡垒,夹谷龙古带和田雄又对其进行了修缮加固,使之与西北面的遂宁城呈犄角之势,紧紧扼住遂宁南北东西的交通大道,其重要意义甚至还过治府遂宁府。所以稍作商量后,夹谷龙古带决定让田雄守遂宁城,自己则亲自带兵去增援箭滩渡堡垒,以便遥相呼应。

蒙古军的部队刚刚调动完毕,三十里外的宋军队伍已经扑到面前,在箭滩渡南面的开阔地带摆下阵势。很明显,宋军也清楚要夺遂宁府必先破箭滩渡,便命一名使者手打白旗至箭滩渡堡垒下招降,不想夹谷龙古带却连废话都懒得多说一句,直接一箭将宋军使者射伤,宋军主将王坚勃然大怒,立命宋军开始攻堡。

高近三丈地箭滩渡堡垒是修筑在水江边的一片石滩之上,三面环水,只有西门可以进兵,但道路狭窄,难以将兵力展开。【92k】

如果换以往的宋军战术,必然是将军队分队轮流攻打,先填平箭滩渡堡垒西门下的护堡壕沟,再以云梯攻堡——可这次宋军却选择了一个令蒙古军摸不着头脑地战术。大约五百多名宋军士兵先出阵,手里拿的却不攻堡必须地弓箭、刀枪和云梯等武器,而是一把把锄头、撮箕和长盾。冲到距离堡墙三百步的神臂弓射程之外后,宋军士兵立即挥动锄头开始挖掘壕沟,一边挖出一人深的壕沟,一面用盾牌遮盖沟顶,预防蒙古军用神臂弓和床子弩等武器射击沟底。同时后方又奔来两千弩兵,在壕沟后方摆出弩阵,预防蒙古军出堡冲杀。

见此情景,还打主意准备在堡墙上好好教训一番宋军的夹谷龙古带大惑不解,便向副将旦只儿问道:“宋蛮子是在搞什么?打算挖地道攻打我们的堡垒?可挖这么浅的地道又有什么用?”旦只儿茫然摇头,答道:“不知道啊,我打了二十年地仗了,还从来没见这样的攻城法?”其他蒙古将领也是纷纷摇头,不知道宋军在搞什么鬼名堂。

蒙古军众人神疑鬼地时候。宋军壕沟已经越挖越长。因为四川是山地形。箭滩渡虽然位于盆地中部地面下也有大量巨石存在。但宋军将士并不气馁。碰到难以搬运地大石就挖掘绕开。壕沟仍然在顽强地向箭滩渡堡垒逼近。夹谷龙古带虽然不清楚宋军到底干什么。但也明白宋军此举肯定大有深意。便果断命令道:“出堡。杀敌!”

“呜——!”这回轮到蒙古军吹响号角。吊桥轰然落地。两千蒙古士兵举着长盾。快步冲出城堡。列队杀向正在挖掘壕沟地宋军士兵。正在三百外地宋军弩阵令旗一挥。一排排弩箭整齐飞出——宋军地神臂弓弩阵在箭镞充足地情况下连蒙古铁骑都不怕。更何况蒙古步兵地冲击?只见宋军弩兵起伏默契。前后中排轮流装弩射。闪烁着金属光泽地弩箭呼啸而出。象雨点冰雹一般笔直射向箭滩渡堡门。穿透力堪比子弹地箭头射在蒙古军木制盾牌上。出叮叮当当地脆响。蒙古军开始还能靠着长盾保护身体。不过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神臂弓弩箭强劲地穿透力也越来越大。终于有那么一支弩箭穿过已经插满弩箭地盾牌。射入持盾敌兵地身体。血肉飞溅间。长盾兵惨叫着倒下。蒙古军长盾阵立即出现了一个破绽。不等后面地蒙古长盾手补上。宋军地神臂弓弩箭又已经呼啸而来。狠狠扎入失去盾牌保护地蒙古军士兵身体。惨叫声顿时在蒙古军队伍中络绎不绝地响起。而训练有素地宋军弩手神情漠然。只是不停地装上弩箭。板开绞索。透过望山将弩箭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第一战(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