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中的新生>第二十六章 地雷歼敌

2月1日晚上,侦察员回报了鬼子的新动向,得知北口子的一个鬼子小队被我们全歼后,蔚县的小鬼子出动了一个中队兵力血洗了北口子村,二十几个心存侥幸而没有转移的村民,全被鬼子残酷的杀害了,北口子村也被鬼子烧成了一片白地。小固城鬼子的兵力也增加到了两个小队,而且鬼子开始逼着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一起赶工,加快了小固城据点的修建进度。

2月2日早上七点,我带领全体阻击队员潜伏到了小固城附近,看到二十多个鬼子出动到村口旁边的据点修建工地了,我让一个阻击小队的战士向鬼子射击,战士们的第一轮射击就放倒了六个鬼子兵,小鬼子反应也很快,立刻依靠着未完工据点的炮楼和障碍物向我们进行还击,双方对射了大概五分钟左右,村子里的鬼子主力冲了出来,可这次小鬼子们并没有直接向我们冲过来,而是依靠着各种隐蔽物不断的向我们射击,掷弹筒、机枪也打得很凶,看到战士们向后撤,小鬼子也不急于追击,而是呈分散队形逐步的向前压过来,掷弹筒和机枪手身边也留有步兵随行保护。

我一看小鬼子这个架势,马上命令引敌小队的战士加快了后撤的速度,还命令预先埋伏的战士也向后撤退,虽然我们加快了后撤的速度,距离鬼子也越来越远,但小鬼子们还是不急不躁的远远跟着,而且对道路周围地域的侦察也做的很仔细,队形也始终呈分散状态,并不集中到一起。看到小鬼子这样的应对方式,我干脆下令所有战士以急行军速度后撤,我边撤边用望远镜观察着小鬼子的反应。

小鬼子看到我们就快跑得没影了,这才加快了追击的速度,但这次小鬼子也挺狡猾,在道路两侧各排开了一个班的散兵线快速向我们追了过来,中间道路上的主力则还是以并不密集的队形随后跟进。

今天的情况和我预想的一样,小鬼子也不傻,不太可能再次被我们顺利地伏击,这看来就是小鬼子想出应对我们的新招,鬼子主力和重武器居中,两侧排开相对较宽阔的散兵线,就是有埋伏也会被两侧的鬼子兵发现,但从鬼子两个小队的兵力就敢追击我们来看,鬼子还是认为我们人数不是太多,同时也比较相信他们自己的正面作战能力。

我毫不犹豫的下令收兵,全体战士以最快速度脱离鬼子的纠缠,我看小鬼子怎么应对,同时命令后面负责接应的部队,派出两个侦察员,迂回绕到鬼子的背后,看看鬼子返回据点的时候是不是还这么小心谨慎。

汇合了接应部队,我们所有参战部队立刻快速的向隐蔽集结地返回,在返回营地的途中,我接到了侦察员的报告,在我们开始攻击驻小固城的鬼子后,蔚县的鬼子很快就分两路出动了,两个小队的鬼子直奔小固城而来,而另外一个中队的鬼子则沿着公路快速向小固城的侧后方向兜了过来,要是我们撤得慢一些,很有可能和快速包抄过来的鬼子相遇,看来在蔚县县城附近,想再打几场小规模歼灭战的计划有点难以实现了,可如果把全部兵力拉出来铺开来打,歼灭鬼子倒没什么问题,但把鬼子歼灭了以后呢?

按今天鬼子的反应来看,如果我们消灭了鬼子的两路援兵,再加上消灭掉小固城的鬼子,那就等于打掉了驻蔚县鬼子全部兵力的一小半,也就打掉了蔚县鬼子的全部机动兵力,这样一是暴露了我们的实力,二是剩余的鬼子肯定会死守县城不出,我们既不可能攻击县城,还很有可能招来鬼子的大批增援部队。按我的想法如果不能一次歼灭鬼子一个大队左右的兵力,那绝不能暴露我们的真实实力,不然既没能缴获八路军最需要的火炮,还给根据地招来了大批的鬼子,那就太不合算了。

回到宿营地,我向大队长和政委汇报了战斗的全部过程和鬼子的新动向,同时也把小部队作战以歼灭鬼子、汉奸和缴获轻武器为主,大部队作战一定要保证在能够歼灭大批鬼子的同时,还要能够缴获鬼子火炮的作战思路提了出来,多少还带着给两位首长灌输了一点作战成本核算的思想。

大队长和政委听完了我的话都有点反应不过来,思考了一会儿,大队长摇着头说“你小子真是够古怪,这打仗也给你弄出个成本核算来了,打仗要和做生意一样的算计成本,我还真是头次听说,你小子不去做生意还真是浪费了。”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

政委在一旁点了点头,“大队长说的是,不过这个提法倒也新颖,如果抛开因政治因素、保护老百姓、反围攻、反扫荡等原因而发起的作战来看,在平时的作战中,如果每一个指挥员在作战前都能这么算一算,那什么仗该打,什么仗不该打,那不是就很清晰了吗?”

政委的一番话顿时让我和大队长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看来这政委水平也不低吗,领会意图的速度还真快,看来这领会他人意图还真是政工人员的强项。大队长和我不由的对视了一含着惊讶和欣慰。有这样的政委,最少以后作战目的不需要解释了,这样大队长和政委的矛盾也会少得多。实际战争期间部队大部分军事主官和政委的矛盾,主要就产生在对部队的作战指挥上,没有哪个军事主官喜欢政委对自己的作战指挥指手画脚,你要真有水平倒也没什么,可很多政委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主,那你既不是这专业、水平又不够高,还要经常瞎参合,那能不产生矛盾才是奇怪了。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地雷歼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