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一百四十二章 时机

徐峻起初对沙特并没有太多关注,在他概念里那里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此刻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正在快速升温,他不准备为了这个问题节外生枝。

但是随着奥丁之眼在中东地区反馈回来的情报,徐峻才发觉自己不小心陷入了一个误区,沙特在未来确实是美国的盟友,但是现在是一九四零年,这个国家根本就还没进入美国政府的视线里头。

美国对中东的态度依旧保持着谨慎,仅限于一些民间的商业开发,不触及任何政府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主要是担心会刺激到大英帝国,日不落在中东扶植了不少傀儡和保护国,贸然插手很容易遭到群起而攻。

关键还是中东距离美国太远了,而且没有美国的殖民地,国内孤立主义高涨,只有蠢货才会为了一个阿拉伯国家去触怒那位传统“盟友”。

至于石油资源,那时候的美国人才不会在乎那点石油呢,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产油国,美国本土的油田都开发不完,四零年美国全年石油产量高达两亿吨,就像一个吃肘子吃撑了的财主,根本看不上村头沙佃户锅里那半碗米饭。

再说那家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如果放在上世纪八九时年代,徐峻说不定还会有几分顾忌,那时候洛克菲勒的石油王国正处于巅峰,掌握着几乎无限的资源和政治影响力。但是自从标准石油被美国政府以反托拉斯法强行拆分之后,加利福尼亚标准只是拆分成三十四家分公司里普通的一家,公司本身的实力有限,所以才会拖上德克萨斯石油一起参与开发。

历史上美国是趁着英国北非战场告急的机会,开始把触手伸入中东的,为了保住苏伊士运河,英国对远亲这种明显是乘火打劫的行为,也只能捏着鼻子装成看不见。

美国对沙特的全面勘探,是伴随着美军进入北非同时展开的,时间线上有一条清晰的脉络,显示了美国中东战略的发展和转变。

直到四三年,美国才开始注意国家战略资源的问题,特别是重要的能源,石油被视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要尽可能减少本土的开采,在海外寻找到新的能源产地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任务,美国开始向所有未被全面开发的石油产地,派出了由高级地质工程师带领的专业勘探小组,测算那些地区的石油储量,然后按照储量多寡,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开发。

沙特的石油资源真正被美国国内所了解,那已经是一九四四年的事情了。当时美国国家地质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的地质学者艾弗里的.李.德高里尔,受政府委派带领一个资源调查代表团,到沙特阿拉伯考察当地的石油生产情况,并且预估波斯湾周边地区的石油开发潜力。第二年德高里尔回到华盛顿,拿出了一份配有详实数据的报告,报告显示在波斯湾地区六个国家中,已经勘探查明的石油储量大约是34.2亿吨,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大约在6亿吨左右。但是据获得的地质学数据,德高里尔估计这个地区的石油储量远远不止这些,当时他预测可能会在400亿吨以上。

就是这份报告,导致美国确定了插手中东事务的决心,开始用门户开放和民族独立之类的名头,对老欧洲的那群“盟友”频频下黑手。美国甚至不惜联手苏联,借助苏伊士运河危机和以色列立国战争等机会,把英法等老牌殖民势力逐步驱逐出了中东,并且取而代之成为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盟友。

不过如今徐峻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些历史不可能再重现了,他不会再给美国人插手中东的机会。沙特此时还是没有靠山的光杆一个,却坐拥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犹如幼儿持金行于闹市,沙特王室却不知韬晦自敛,反而妄自寻衅于大国,实在是自寻死路,自作孽不可活矣。有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德国此行可说是奉天应命、替天行道,以有道伐无道,救无知庶黎于危难之中,徐峻感觉自己心中升腾起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不只是在改变一段历史,更是在改变着后世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德国的非洲军出动之后,沙特的命运已经成为定局,没人能够逆转,哪怕美国人出手都不行。更何况美国根本不会为了一个沙漠部落群体和欧洲霸主翻脸,美国的能源商还在急着跟德国做生意呢,标准分拆之后可不止一家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前身为纽约标准公司的美孚石油公司,目前在欧洲和北非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相信美孚公司会很乐意为德国当一次打手,以此讨好那位年轻的帝国元首。资本家哪里有什么同行之谊,各石油公司之间本来就竞争惨烈,如果加州标准不幸掉进井里,会有一堆外州的石油公司往井里丢石头。

徐峻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时机,当然沙特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他错误估计了欧洲的局势,低估了英国对这类问题的反应速度,同时他没有料到德国会主动插手。此刻沙特甚至都不知道即将面对来自欧洲头号军事大国的攻击,王国的覆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我会先召见英国和法国石油公司驻柏林代表,然后联合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挪威、比利时和丹麦,在柏林举行一次欧洲石油战略会议,共同研讨北非以及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开发问题。”德国元首一边喷着烟雾一边说到。

“这可能会需要不少时间,我的元首。”勃劳希契从地图上抬起头来。

“相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二章 时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