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戴殊起床洗漱,她也饿了。
刚吃完早饭,在外面散了会儿步,又跟阿姨还有小希插了花,接到了于商的电话。
男人在电话那边对着戴殊好一番好脾气的诱哄,才让女孩子乖一些,不闹不哭不委屈,最后戴殊也不难受了,于商也就放心了。
他们没想到这一分开,就分开了一月有余,这其中经历了戴殊执导的那部关于家暴的电影的上映。
于商回大陆和公司团队制定应对计划,查找关于冯景平的各种资料还有一些证据,做好准备来应对这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波。
戴殊在家里住着,没有她什么事儿,每天要做的就是养好身体,然后准时跟于商打一通电话。
但是她不觉着时间空闲。
因为关于那部家暴的电影已经剪辑完成了。
现在是给电影取个名字,宣传,然后定档上映,等待观众的评判就可以了。
所以她每天都会接到制片方或者编剧杨雪或者其他电影工作者的电话,跟她商量电影的名字。
戴殊想了很多,要不要直接把家暴这个主题就在电影名字中显露出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妥。
毕竟海报已经显得很悲伤,若是再取一个这么沉重的名字,这场电影势必会看的很压抑。
最后,跟团队商量了一下,这场关于家暴的电影还是选择了最普通也最温暖的字眼:家。
没错,这部电影就叫做家。
名字一经确定,立刻就以一种特别醒目的艺术字的形式跟风格悲切的海报融为了一体。
可它还偏偏披着白清外衣,再加上剧情简介,以及电影宣传时,雷宇和汤田田这种养眼组合,以及四位实力派演员,电影暑期档上映的时候,着实吸引了一批人。
刚开始这一批人其实还是小部分的人。
中国这么一个人情社会,对于家,人们心里都有一种特别的定义,有些人会冲着家这个字眼去看;有些人看到名字还有海报联想到了是什么内容,带着看一看的心理来看;还有一群人是看白清故事的。
总之电影上映首日,票房不算好,但也不坏,属于中等水平。
电影上映的时候,戴殊还在香港,她在家里刷着微博,看关于这部电影的所有评论。
看过的都是哭了,哭了,哭了,要不就是沉默,沉默,沉默。
还有就是可以看一看,值得一看。
戴殊看到这些评论想着这话题是不是太过沉重。
她每天在家里时刻关注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动向。
渐渐地看的人越来越多。
有好多微博大v都推荐这个电影,说是值得一看。
一时之间,电影票房蹭蹭蹭地往上涨。
关于家这部电影的评论也越发的多。
这一天,戴殊穿着睡衣坐在自己房间外面的小阳台,面前摆着许多水果,她拿着手机在看微博评论。
我一个男孩子,二十多岁大学生,知道这是部关于家暴的电影去看了,看完之后一个人坐在位置上,默默流泪。
我自己去看的,之前从来不会一个人去看电影,家暴是我心里永远的伤,我自己来看的。哭瞎了眼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