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仙侠修真>大宋之风流才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老子很累
封信后,包拯不敢怠慢,虽然朝廷没有明确唐介能做什么,包拯还是让他做了威州的司理参军,也就是掌管着威州大小掌讼狱勘~之事。

“这个职务好啊。”石坚叹道。小唐同志审案子也很有一手的。

包拯和余靖两个还忐忑不安地看着石坚管怎么说,这个唐介岁数也太小了,虽然石坚喜欢知人善用,提拨了许多年青人。他们心里还是有点不安石坚评批他们,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包拯在狐,难道石大人也象听说过自己一样听说过这个唐介的为人?

说过个唐介直声动天下,并不亚于后来的包拯。+他比包拯更默默无闻,好歹包拯还有石坚手写的一副对联。但还有一个人记住了,韩亿,这个人石坚一走,自己也得慎重用他,可是连石大人都喜上眉梢的人。还别说,现在的石坚真的影响到许多人韩亿也不例外。不看到,石大人才走多长时间,朝廷就乱成这种样子。如果石大人在,会有这些事情生吗?

石坚抓抓头,也生气了,就凭这两个人,也不能怪朝廷乱安排人手过来。于是再往下看。咦!他终于不顾众人怀疑,大笑起来。众人都伸长头去看卷宗上是什么人。

一看是一个小年青,吴奎,这个人比石坚还要小两岁。可很了不起,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但因为岁数太小了朝廷也不知道怎么安排。现在好,石坚不是喜欢小青年吗也把他打来了,现在维州做一个教授。这也太屈才了吧。连韩亿也这样认为至少连石坚都会出大笑的人,怎么只有当一个教授?再说吧又记在心上了。看到他们,石坚都想问那个赵到哪里去了,这个人如果来到大洋岛,宋仁宗手上四大诤臣就全齐了。这不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吗。能让他凑齐三个就很不错了。

再往下看,石坚看到一个人,张方平,这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连他也没有想到这个人也来到大洋岛。这时候余靖忐忑不安地说道:“这个人虽然没有功名,可是宋大人与蔡大人写了书信,亲自推荐。”

说着他把宋绶与蔡齐写的推荐信拿来,他们说这个人别看是一个布衣,可是一个奇才,请石坚要慎重对待。这使石坚与他脑海里的那个人映像吻合了。

张方平,字安道,京人(应天府,今商丘,家贫无书,跟人后面看了十天三史,说:“我已经看透了。”以后诸书不读。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考中科举。但经过宋绶与蔡齐再三推荐,朝廷才让举茂材异等。以后走上官途。这个人才气过人,性格豪迈刚正,立朝无所阿附。他也是苏东坡最尊敬的人,说他如诸葛亮,孔融。因此官途也不是很顺。当然史书夸奖了一点,并不是他不,而是他天资高,过目不忘,不然他也写不出那么多好诗文来,除非他也是穿越过来的。

当然这个人也在等到四,才被朝廷召见,参加茂才异等考。这种考试很少,是对那些乡试会试殿试外遗漏的人才,以后朝廷破格让他们单独面考,如果考中也可以与那些进士一样任用。而且他们这些人都是名声在外,任用起来,比正常的进士还要快。当然,你得有这名声,而且还是很大的名声。

这个人现在余靖他安排到南洋州作了户曹参军。余靖忐忑不安地说道:“虽然因为宋大人与蔡大人的推荐,不过他任职很好。”

有这个任职还是在京城里听说,石坚曾经推荐过蔡齐,可以说蔡齐的上位,还是与石坚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现在蔡齐已经声动天下,那是与已经过世的鲁宗道一样,是一个直臣,连刘娥地凤辇都敢拦的。

“不,不错,很好,”石坚笑mī_mī地说。

韩亿眼里开始放光了,他在路上还担对大洋岛不熟悉,初来乍到,摸不到锅灶。现在可好了,有了这几个石坚连称不错的人,还有这个小包,与小余也不错,同时还有这个萧小一,自己还愁大洋岛经营不好?而且韩亿也不怕小青年,不看到欧阳修富弼那一班小青年,到陕西后做得多好。

是人才都想,而且韩亿也不是一个坏官。可他主意打得好石坚是要将萧小一、尹、张方平带走的。前者不用说,是他的谋士,后两者虽然是一个文臣,可在军事上也很有眼光。石坚可不能放过虽然没有得到消息,这次交子的重大失误,有可能会被天理教利用成朝廷危机,然后他们真的要动他们那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而且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契丹东京道平定下来,不但不成了契丹的祸害,反而临时成了他们的帮手。而现在大洋岛是要文治,只要在几个小将中留下几个人,就完全可以胜任,不必要浪费更多人才。

至于小唐与小吴同志在是小了一点,正好来磨练磨练。

石坚看完了资料后,然后再看卷宗。先是包拯与余靖批阅过的。虽然这俩人比石坚如大了好几岁,可做官的经验还几乎没有,全部望着石坚,神情紧张。

石坚翻看细阅,这不是在找他们的麻烦,而是教导他们对错。毕竟石坚知道自己呆在大洋岛的时间曲指可数了。让他们更快成长起来对整个大宋也是一件好事。同时现在也需要一个安定的大洋岛,为宋朝援援断地提供物资。

不过也没有让他失望,这俩人天份高,一路上还经过石坚指导,可以说除了阅历不如石坚韩亿外单论眼界,恐怕韩亿还有所不如。毕竟韩亿对大洋岛不是很熟悉坚还搞了一个议会与升降制在哪里,与他所读的经义历史完全不相吻合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四章 老子很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