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开元盛世>第二百五十五章 科举毕

第二百五十五章 科举毕

晋州的第一次科考,高肃绝不容许有半点失误。

情报司、锦衣卫的人手全部出动,力保稳妥。

科考终于来临,成群结队的士子朝太原的郡学学馆走去,太原的郡学是一座占地约一百亩的大学堂,位于太原的南门,可容纳上千士子就读,而今天参加科考的士子则与各个郡县的学生无关。

卯时四刻,天才微微亮,几千考生排成五队,验身入场,除了颁发的考牒,其余物品一概不能带入,一切所需均由官府提供。

这场科考的主考官有六人,分别是荀爽、杨彪;郑玄、蔡邕;程昱、沮授。

荀爽和杨彪只是挂名,他二人有审核的权力,但无权决定学子的名次,郑玄和蔡邕是两座大山,程昱和沮授是高肃的人。为保证公平,本次科考采用糊名制,六人将最优秀的三十份卷子上报给高肃,最后,由高肃决定前十名。

科考共分为两场,上午考贴经,主要是靠儒、法、兵三家的著作,如《礼记》、《尚书》、《韩非子》、《孝经》、《论语》、《孙子兵法》等,一部分题是让士子填写缺漏,更多的是考士子对这些著作的理解。

高肃不看重死记硬背的东西,他更看重的是士子对这些的理解,所以补缺的题占比重都不大,属于就算不答也无伤全局,哪怕是临时抱佛脚也可以过关。

上午只考两个时辰,其实上午的题量只有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是让士子检查用的。

重戏全在下午。

下午考的是策论,未时开考,题目是高肃和六位主考共同商议的,事先没有人知道。题目分别是《黄巾之乱对大汉的影响》、《时政之要》、《以何治国》和《士农工商论》,除了这三题外,高肃临时又加了一道附加题——《天时》,并备注,没有答此题的士子并不会影响总成绩。

未时至酉时考前面两题,中间休息一个时辰,然后再考后两题,戌时整,科考全部结束。

经过一日的考试,全部的士子都松了一口气,不管日后的成绩如何,至少他们此时轻松了。多数士子都结伴去酒肆庆祝,少数士子则回到学舍休息。

—————————————————————————————————

次日,程昱六个人连夜改卷,早晨,又经过一个多时辰的争论,最终决定出了一份像样的名单上报给高肃。

见到六个人一脸的疲倦,高肃倒是不好意思了,他晚上搂着蔡琰鏖战了一夜,自己的岳父却在给自己选拔人才,有点说不过去。

“诸位辛苦了。”

高肃说了一声,连忙令下人端上洗漱用具,然后再端来早点。

“谢主公。”

“谢大将军。”

几人道了个谢,当然,蔡邕和郑玄不必。

几人纷纷落座,漱了口水后,端起早点享用。

高肃看着被挑选出来的卷子,这三十份卷子各有千秋,有的题答的巧妙,有的题则稍差一等。

其中,有一个人在回答高肃那道附加题中说道,“天即自然”。

文章大致的意思是“天”的运行有着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规律,人们只要顺“天时”,如适时播种,辛勤管理,及时收获,就有好收成。收多少不在于“天命”,而是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个人认为诸侯夺天下,建立霸业是由“人事”所致。同样,王朝由盛而衰,毁业亡国,也是由“人事”所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天命”决定兴衰的说法,否定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这在两汉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卓见”。

高肃看了看他的名字,这个人叫仲长统。

高肃问道:“这个仲长统,有谁认得?”

郑玄道:“此人我曾听说过,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敏思好学,博览群书。二十余岁时,便游学青、徐、冀州之间。但他性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称为狂生。”

“呵呵,这个狂生见解独到啊。”

郑玄在这里面看过一篇让他极为震惊的文章,对神权的否定是前无古人的,他不敢擅自决定,故而将文章给了高肃,想来那便是仲长统的了。

蔡邕、程昱也见过,他们的想法是此人有才,不过这番言论在眼下这个时局是不妥当的,高肃亲自阅卷,他的前途也在一念之间。

高肃知道,仲长统有才归有才,只是他只能作为七八名,而不能成为头名。

虽然这此次科考的前十名将统一授予“进士”的称号,并且将着其意愿、优劣,前往各个部门学习,但不任职。待一段时日之后,再次选其优良,前往地方任职,政绩突出者,再行调动。

接着往下看,高肃觉得这回的科考没有白举行,有几人的策论答的都不错,很符合当下的情况。

“温恢温曼基,孙资孙彦龙,顾雍顾元叹,诸葛瑾,字子瑜..”

将一张张试卷的糊名处揭开,高肃微微惊了一下,蔡邕的学生顾雍,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还有孙资,他是贾逵的好友,贾逵曾托赵云举荐此人,只是高肃没有放在心上。温恢,高肃虽然也没有见过他,但知道此人是裴潜的好友,相交甚厚。

诸葛瑾、顾雍,江东大臣,一代名士,诸葛瑾更是习文涉武,顾雍更是丞相之才。

“主公,主公。”

“啊?”

程昱问道:“主公,出了何事?”

高肃摇摇头,说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五章 科举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