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子年纪看起来三十挂五,一头长发,有着如平湖般平静的双眸,薄薄的嘴唇,走路举止雷厉风行,站在寻常百姓间显得格外显眼,戒嗔看着其背影,想着端木鳄儿对他说过的话脑子转道,“那么他应该也是那些江湖里来的人吧?可是他怎么会跟小和尚行佛礼呢?好奇怪啊……”
而等这名男子退出殿堂之后,其伸出手,握住了一个女孩的小手…
“哇!终于拜完了,好无聊啊,我要去吃寿司,好久没吃过了!”
“十六夜,跟你说过很多遍了,这里的人不叫它寿司,他们叫它做糍米棒,(注解二)而且跟我们的寿司也是有区别的。”
小手的主人是个与戒嗔年纪相仿的女孩儿,这一大一小,操着一口不知是哪里的口音,渐渐走向了山门,即便已经远去,却依旧仿佛能听到小女孩银铃般悦耳甜美的嬉闹声…
“那个糍米棒也不错啊,不过他们为什么不放紫菜呢?放上紫菜不是更好吃吗?我们今天让他们放上紫菜好不好?”
“嗯,十六夜说得不错,紫菜本身便可药用,可以化痰清热,补肾养心,用其包住糯米,本身就相当于添加盐分,增强口感,今天他们要是
不加紫菜,我们就自己买来紫菜自己包,想来这个叫做钱塘的地方和我们的家乡一样,也算沿海,要买些紫菜该还不难。”
“可是为什么他们不加紫菜呢?”
“不知道,我也很好奇呢,等下遇到那个卖糍米棒的,问问他好了。”
“我们还能在这呆多久呢?离开这连糍米棒都没得吃吧?”
“还能耽搁三两日吧,他们的什么‘武林大会’六日后就要举行了,怎么也要早三天动身,你说对不对,十六夜?”
“对!”
……
这是一段罕见的谈话,年龄相差二十几岁的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二人竟有这般多的共同语言,想来他们一路结伴,该也不会闷了。
小和尚抓着头,心里想着…
“怎么戒嗔问叔叔一大堆问题的时候,叔叔就会变得很不耐烦?是小和尚的问题不好吗?还是小和尚说话的方式不对?不管了,下次跟叔叔见面,也问问他关于吃的话题吧。”
这么想着,看着那二人离去的背影,戒嗔的视线盯着那个幼小的女童直至其消失在山门以外。
戒嗔转回身,摘下了包裹,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前所未有的严肃正经…
“佛祖…求…求求您……”声音哽咽,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弟子知道生死有命,天命不可违,但是…但是……”
戒嗔一头磕在地上,“请保佑…保佑小草儿还活着,保佑她在某个地方,开心快乐的生活着,吃的好,穿的好,开开心心的…”
而在灵隐寺的寺院内,起初的知客这才找到了他的师傅,此时二人正寻着戒嗔。
灵隐寺本就很大,加之善男信女众多,人声嘈杂,那名知客也着实是找了好一会儿。
“你说那个小沙弥是显通寺来的苦行僧?”
“是啊,他是这么说的,看他的样子也就是个才过十岁的小娃子。”
“真想不到那么小的孩子当真能在此乱世孤身来到这里,数年前显通寺知会我寺此事的时候,贫僧只道是无稽之谈,想不到当真发生了。”
“师傅,看你这么在意,他这趟苦行到底是为什么事啊?”
“为师也不知道,但是事情可大可小,找到他要第一时间带他去见法济方丈。”
事情千丝万缕……
变得有趣起来。
注解一:截止到两亲年初,五台山上的寺庙还有一百二十余家。
注解二:关于寿司的历史其实是很长的,可以追溯到公元二百年的后汉时代,中国已从东北亚海洋民族处饮进,起初的雏形是用盐、醋、米和蒸熟的鱼段腓制而成,那个时候称其为,后来日本也出现了,虽然形状不同,但十分相似,而在公元七百年,日本的奈良时代,其才被正式命名为寿司,而彼时在中国的吴越一带,也就是如今的江浙地区,人们常吃的一种小食叫做糍米棒,也就是早年间的衍生出来的。
题外话:一直在跟的读者朋友不难发现,小胖写作的最大乐趣就是吊胃口和挖坑,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同时又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这一章泄露出了太多线索,也给了大家猜测和推理的方向,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
还请大家期待后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