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节英语和历史
初中树德九中,有一位英语老师名叫张英,年轻貌美,英语极佳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为了培养英语氛围,英语课上,基本上所有环节都要求尽量说英语。于是张老师让所有同学都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
言羽比较笨,又比较追求完美,左思右想,总觉得这个还不太好,那个也不满意,实在不知道该给自己起个什么名字好。
最后张英老师就说:“算了,你也没绞尽脑汁地在那儿苦思冥想了,我给你取个名字吧,一般国外比较顽皮的孩子都叫pete,你干脆也叫pete吧。”
言羽由此得了pete的英文名,觉得很喜欢,后来长大些了,又查了不少书籍资料,发现它有极特殊的意义。
彼得是耶稣12门徒中的大弟子,是个贫苦的犹太渔民,也是耶稣最喜爱的门徒。
据《新约?约翰福音》说,逾越节前夕,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天的时候就要到了,吃最后的晚餐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彼得洗脚。彼得不解,问:主啊,你为什么洗我的脚呢?耶稣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清楚,以后必明白。也许正是缘于这个传说,圣彼得的脚在人们心里变得神圣起来。
后来叛徒犹大出卖了耶稣,在耶稣被捕的时候,圣彼得出于一时的胆怯,矢口否认他认识耶稣。这次的胆怯行为给他的一生蒙上了巨###影,他一辈子都因此不能原谅自己。耶稣死后,他把整个生命都倾注在耶稣留下的事业中,终于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传教士。
传说基督将天国的钥匙交給彼得,彼得成为基督在地上的代言人,将福音传到世界。
后来,罗马帝国暴君尼禄疯狂迫害基督教徒,彼得被迫离开罗马。当他正启程时,遇上耶稣“显灵”阻止他离开。彼得顿时醒悟,于是继续留在罗马布道。公元64年10月13日,他被暴君钉死在十字架上。
圣彼得十字是一个反转的拉丁十字。俗称逆十字(invetedcoss)。据说圣彼得是被倒挂在十字架上钉死,因为他觉得他不配和耶稣以同样的方式钉死(正挂)。
圣彼得十字通常与两个钥匙一起用,象征天堂的钥匙。一些天主教会使用这个符号来代表“谦逊”和“毫不配与耶稣相比”。
圣彼得十字也经常联系到撒旦教,不少人认为这个符号代表着对神恩的反驳与对耶稣神恩的远离。因此,这个符号变得在重金属,黑金属,死亡金属等音乐场景中非常流行。
西元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彼得的埋骨之所建造了一座举世闻名的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到了十七世纪初,它历经修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能容纳六万人望弥撒;它是梵蒂冈城的地标,也是历任教宗埋骨的聖堂。
初中时,言羽因为还在慢慢看小学校长送他的极为厚重的成语词典,经常跑去问张老师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英语该怎么说。
结果交流以后发现,原来很多中文典故,意义博大精深,英语根本表达不了,特别是中国成语背后复杂的故事背景和其后深刻的历史哲学含义,根本没办法翻译。
比如“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坚壁清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一鼓作气””、“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破釜沉舟”、“死灰复燃”、“高山流水”、“草木皆兵”、“金屋藏娇”、“图穷匕见”、“草船借箭”、“一字千金”、“一饭千金”、“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桃杀三士”、“杯酒释兵权”等等,没有哪一个是用英语能翻译得出来的。
就连最简单的成语“惊弓之鸟”,背后也有一个让言羽十分心动的神射手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
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突然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是传说中的以气御箭之术吗?你竟然真有这等本事!”
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
那时候的言羽,超级痴迷于成语典故,喜欢研读历史,徜徉于历史故事的海洋之中,每天都觉得无比幸福。
这时候,言羽就不得不感慨,上千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确是西方很多现代国家难以相比的。
而有一些成语,哪怕是意思极简单的很好翻译的,翻译出来的结果也很怪异。
比如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有云:“孤(刘备)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中国人后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