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六百五十二章 过氧化氢鱼雷

ps:感谢书友“火星撞木星”和“会小”的打赏,继续求票^_^

因为美军不再有那么多的飞机可以派出来在舰队外围巡逻,即使美国人财大气粗派耗油量巨大的轰炸机来部分替代战斗机(二战航母上很少会配备专用的侦察机,一般都是由战斗机来兼职。)的工作,它们也不敢再离舰队太远,而机载雷达的有效侦测距离有相当有限,这就意味着它们即使能够发现低空突防的德军轰炸机群,往往也已经来不及了。就算美军仅有的那点战斗机反应神速,以它们有限的数量和不强的火力,德军的轰炸机群完全可以硬顶着它们的攻击扑向美军舰艇,虽然多少还是会损失一些,但只要能够炸沉几艘敌舰,就完全是值得的

此外,由于德军战斗机现在已经没了对手,因此德国人完全可以留下少数飞机在敌舰高射炮打不到的万米高空巡曳,居高临下找出美军舰队防御相对薄弱的方向、给之后赶来的轰炸机群提供指引,疑更加会令低空轰炸事半功倍。

由于一半飞机提前丢掉了炸,德军机群的第二次超高空轰炸没能取得任何战果,但是只要低空突防可行,之前已经准备离开的上百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接下来便也同样可以参加战斗,能对美军舰队造成的打击就远非超高空投撞大运可比了。

发现有十几架敌机始终在舰队头顶上盘旋不去后,美军舰队司令不禁很快就猜测出了敌人的意图。当即命令部分轰炸机也升空飞往舰队外围巡逻,以弥补战斗机数量的不足,但是不敢离开军舰高射炮的有效射程却大大限制了它们的侦查范围,而德军这次赶来的上百架斯图卡战斗机却并没有携带高爆炸,而齐刷刷地挂载了航空鱼雷,这就使得它们可以远在美军舰队十公里外发起攻击,射出鱼雷后便可以立即返航,美军为数不多而且还分散在各个方向的战斗机就算以最快的速度集中过来,也是万万来不及追击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德军轰炸机携带的航空鱼雷同样是最新研制的产品过氧化氢鱼雷。之所以德国人会想到研制这种鱼雷。主要还是为了弥补氧气鱼雷的先天不足。虽然在戈达德改进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胡卫东改进了过度敏感的鱼雷引信之后,氧气鱼雷的可靠性较之日本原产的型号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如果用飞机投射的话,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鱼雷入水时的震动太大。即使是改进了的氧气鱼雷依然可能提前引爆。虽然飞机投射鱼雷时尽量降低高度和放慢速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一风险,但却又会让鱼雷机自己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为此德国的军工人员便想出了以过氧化氢来替代液氧的设计方案,这样一来鱼雷的可靠性会有明显的改善。而氧气鱼雷航迹不明显的优势不但能够得到保留,甚至还会更加明显(因为燃烧产物中水的比例更高),虽然过氧化氢鱼雷的速度和航程要比氧气鱼雷稍逊一筹,但也已经足够用了。

此外,氧气鱼雷由于噪音过大,未来法应用德国已经取得初步突破的声自导技术,而如果是过氧化氢鱼雷的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再加上过氧化氢鱼雷的造价也比氧气鱼雷更加便宜,因此研制出来之后没过多久就开始全面取代氧气鱼雷,而不仅仅像计划中那样只是用于航空鱼雷。

十公里的距离外射出的鱼雷,命中率自然不会高到哪儿去,但是美军舰队规模实在太大(作战舰艇就有一百多艘,还有大量的补给舰等非战斗舰船随行),即使没能命中外围的敌舰,也可能击中里面的或者后面的,等于是每条鱼雷实际上都有好几次、甚至更多击中美军舰船的机会,其实际命中率也就自然大幅提升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美军舰队为了防止德国潜艇的偷袭伤及主力舰,所以外围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简直是围得密不透风,这样固然确实可以有效地避免主力舰被鱼雷击中,但在德国人上百条航空鱼雷的饱和攻击下,美军辅助舰艇却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4艘补给舰、1艘登陆舰被击沉,1艘战列舰被击伤、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被重创”,美军舰队司令看过统计出来的损失报告后不禁目眦尽裂,说空鱼雷的威力偏小,否则损失只怕更大。这个时候他不禁更加后悔先前让舰载战斗机群主动迎敌的错误命令,否则德军机群怎么如此大摇大摆地发动鱼雷攻击?只是在此之前他又怎么知道双方飞机的性能差距竟然已经大到了那样的地步?

这位海军上将想到这里,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气,心想回去之后哪怕位置不保,也要竭力利用自己的残余影响促使研制中的f4u战斗机尽快定型并装备部队,即使f4u战斗机依然不是德国飞机的对手,也好歹比现在的f4f强得多

美军舰队上下还未完全从这次鱼雷攻击的惊魂中回复过来,上次空战大胜后返航的那近百架fw190b战斗机便都已经挂上鱼雷再次光临,几分钟后又有好几十架(他们是在超高空投完炸后返航的,所以时间上要稍微晚一点。)赶到

再次损失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7艘驱逐舰、2艘补给舰后,忍可忍的美军舰队司令终于下令舰队将队形散开,以降低军舰被鱼雷击中的概率,但9艘主力舰和那些补给舰与登陆舰的附近仍有部分轻型军舰留下加以保护(其实就是当挡箭牌),以免被敌人所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二章 过氧化氢鱼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