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行>第641章 大治有为(4)
反复锻打反复加热的可操作性。

而脱硫、脱磷的冶炼工艺百里燕一时半会儿毫无头绪,归根到底,他不是万能的,他的前世不过是一个医生,充其量是一个具有科学思考能力的现代人,将超时代的海量社会基本经验信息和理念,在当下既有的技术条件上付诸于行动。

多数情况下,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涉及到深入专业领域的技术门槛,他这个医生就捉襟见肘了。

钢材的问题上最终只能做一些取舍,在保证火炮射程的情况下,在钢材质量和火炮壁厚之间保持平衡和取舍。

同时为解决浇铸成型问题,在百里燕和砡工派左门大师程济源合力下,经过长期技术经验积累,已具备建设大型高炉的技术储备。

长孙国火炮由于采用多个铁水包,多冒口同时浇铸,导致火炮成品率低,缺陷多,交付使用后炸膛事故频发,很大程度是其无法一次浇铸成型,同时硫、磷等钢材有害物的大量存在,炉温的不够,铁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差的共同结果。

为此长孙国最近两年花大力气,弄出了七八百斤铁炉,如此浇铸一千多斤的小口径火炮只需两个冒口,四千多斤的炮也只要五个冒口。

为解日后冶金炼钢扩张问题,百里燕拨款五十万贯金银通宝,一百二十万石粮食,于永兴城河段对岸,修筑永兴西城,大量普及一千斤级高炉。

并于盛元638年,再建成五千斤级高炉一座,首次使用水利、风力鼓风机,这也意味着永兴城一脚迈入工业化炼钢的前夕即将开启。

至此,永兴城637年年前钢产年破一百万大关,638年随着五千斤级高炉建成,永兴城钢产理论上年产两百万斤不止。

受咸国煤、铁开采技术与产量限制,一百三十万斤时产能未再扩张,短期内还将继续维持一百三十万斤左右的产量。

西城修成不久,城南的炼焦、五百、三百斤铁炉尽数迁往城西,同时在城西新开玻璃坊一座,用以研究生产光学玻璃、化学器皿,以及玻璃注射器。

值得一提的是百里燕635年命人前往长孙国摸排橡胶树,确定存在橡胶资源,但出人意料的却是,不同于地球上的橡胶树,通过割取树干获得橡胶。

长孙国发现的橡胶树,更像是椰子,白色橡胶取自于一种比榴莲更大的果实,果实内是橡胶乳液。

由此偷回种子之后,在北海、东原两郡栽培,成功长出了树苗,但数年后发现,受气候和纬度的影响,咸国的胶树果实品质远不如长孙国的原产,但好过没有的强。

盛元638年夏,学堂举行第二次数学招生会考,再招三百人。

635年首批初、中级班一百九十余人,经三年学习,于年初完成结业,其中三十七人能力优异,授予数算大师称号,砡工派予以承认,并开设数算流派,以继续发扬研究数算。

结业当天,百里燕给每人发放了一套高级数学教本。

时间流逝岁月蹉跎,他再无能力编出多少有价值的高等数学教参,唯一的有价值的核心内容莫过于微积分等实用高等数学,伴随中原形势的巨变,他已无时间继续亲自推进更高级数学领域研究,只能寄希望于三年培养出的这一批种子,能在日后将之带上正规。

秋收前,城北工坊相继落成,高炉拔地而起,为控制冶炼时间,百里燕制成时间沙漏,通过控制冶炼时间,间接控制温度和金属金相。

在技术简陋而无法金相实验室的当下,控制冶炼时间,辅助以简单冶炼剂,无疑是控制金属金相结构的有效手段。

入秋后,各地粮食丰产,物价企稳,志国的棉花、宋国的大豆,陆续运入咸国,咸国油菜大量收获,都郡和新城地区一片欣欣向荣。

国立钱坊于637年年前实现基本盈利,金银存款增加,并出现金银通宝存款回流。

同时各地新钱的流通及旧钱的吸纳顺利进行,钱坊分号陆续开到各地,分号钱坊直接由盐枭与税金司、税承司三方监管,只向朝廷负责,不问地方,如此以遏制地方豪强权贵和官吏勾结盘剥地方。


状态提示:第641章 大治有为(4)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