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奋斗在开元盛世>第373章3上本

《三上本》这出戏是取材自谢直金銮殿上连开三炮的故事,自然有前因有后果,也有通济渠小院门前的那一波混乱,最终高-潮于“谢三炮”一战成名。

这个故事在魏家班的精心编排之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很是引人入胜。

再加上这本是洛阳城中近期最为轰动的事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揭开了洛阳粮案的遮羞布。

消息灵通的可能还好点,多少能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而那些消息不灵通的,或者想打听消息,都不知道上哪去打听的,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

谁不想知道知道“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大案”是个什么情况?

只不过他们没有途径而已。

现在《三上本》上演,他们可算是有了机会。

虽然都知道戏曲肯定跟真正的事实有所出入,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魏家班《谢公案》的本子,都是要经过谢三郎亲自过目的。

这是啥?

这是当事人认可的“改编版本”!

即便艺术加工再浮夸,也多多少少能体现出一些事实吧?

能够通过《三上本》来窥见个一鳞半爪的,这就足够了。

所以说,魏家班每一次的新戏上演,尤其是《谢公案》的系列戏曲上演,都会引发足够的轰动,除了魏家班如今名声在外,还有众人对谢三郎办案猎奇的心理在做崇。

闲话不多说,《三上本》正式上演,曲折情节,引动着所有观众们的阵阵惊呼,一个个瞪大了双眼,紧紧盯着台上,生怕错过了魏家班的唱念做打,也怕错过了谢三郎的举措。

呃……也不对,不是所有观众都如此,至少就有一人心不在焉。

谢直!

这是自然了,亲眼看着自己的经历被改编成戏曲,这种感觉怪怪的。

戏台之上纵然表现的再热闹,戏台之下纵然惊呼声再喧嚣,有怎么和当初亲身经历这一切的时候的紧张相比?

直白来说,就是疏离感很强,总是感觉戏台上下没有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

但是这出戏他还不能不看。

这是魏家班根据他的经历改编出来的戏剧,虽然台本都是他亲自审定的,但是不亲自看一遍,总是有点不放心,况且魏三就因为等他,给魏家班、给儒家惹出来这么多的麻烦事,他要是转身就走,魏三等人虽然不敢说什么,但是终究会寒了他的这一番心意,谢直虽然生性有点淡漠,但是这些人情世故还是看得明白的,在一直重用魏三的这个当口,犯不上如此对待他。

再者说,还有杜甫带着裴杜氏和裴美娘呢,人家娘俩是杜甫费了好大劲才说服,答应从白马寺进香回来看一看这出新戏的,谢直和杜甫的关系自然不用多说了,朋友之间很多虚礼可以不必在意,他真要是不想看,直接走了,杜甫也能够理解。

不过,人家娘俩呢,不说裴杜氏是杜甫的二姑母,对他有活命之恩,只说这主客关系,人家来积润驿,看得还是魏家班的新戏,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是客人,结果你谢直这个当主人的,不陪着,自己跑了,就是因为你不愿意看,说得过去吗?只要是说得过去,人家裴杜氏就得问杜甫一句了,你老说你和谢三郎交情莫逆,我看……也就那么回事吧?这话,谢直冲着老杜的面子,也扛不住啊……

所以,即便谢直自己觉得很无聊,他也不得不坐在这里。

“三郎,想什么呢?”

就在谢直百无聊赖的时候,杜甫竟然凑了过来,嬉皮笑脸地问道:

“我一直想问问你,看着别人在台上唱念做打,演得还就是你自己的事儿,你自己看着不别扭吗?”

谢直现在看见他那张刀条子脸就来气,要不是因为你,我至于在这别扭吗?没好气地低声说道:

“你以为呢,能不别扭吗!?”

杜甫点点头,转眼看了看二姑母和表妹,见她们娘俩正看得津津有味,便再次压低了声音,说道:

“我还以为你不别扭呢……

当chū_yè审杨七的时候,我帮忙当了一回判官,后来不是被魏家班搬上戏台了嘛,好家伙,后来我跟着表妹一起看了一回,当看到魏三徒弟在台上表演我的时候,我差点尴尬死……

我这还好,就是一个配角,你呢,好家伙,《谢公案》啊,一个系列的戏剧,只要是你破获的案子,恨不得全给你改编了……

这要是我,还不得尴尬死?”

谢直听了,没好气地瞪了他一样,千古诗圣怎么着?照样挺烦人!不管写诗又臭又长,连聊天都快不会了吧?

人家老杜根本不理谢直的白眼,还问呢。

“说实话,我一直就想问问你,你到底是咋想的?怎么就认可魏家班对你的案子的改编呢?”

面对这个问题,谢直还真有点无言以对。

他能咋说?

当初第一次同意魏三改编《夜审杨七》,主要就是为了给老杨家添堵?

又或者穿越之前是听着《包公案》的评书,看着《包公案》的京剧长大的,穿越大唐之后,时不时会想念一下“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再或者,想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扬名,然后好把自己的名字送到达官贵人的耳朵里,坚守“不行卷”的承诺,却要达到“行卷”的效果?

这些因素,也不知道哪个是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正当时魏三带着魏家班帮忙夜审杨七之后,什么酬劳都不要,跪在地上祈求谢直允许


状态提示:第373章3上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