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沧澜秦梦>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端再开 二
的世家大族、豪商富贾也即将到达长安,迁都大典刻不容缓。

此时,小星的声音在墨枫脑海中响了起来:“主人,御苍联邦水师袭扰青徐二州沿海,落败而回。此役,有刘仁轨、甘宁二将的参与,御苍联邦损失士卒3674人(精锐291人),获得生命能量,生命能量3965点;兽人损失士卒127人(精锐42人),获得生命能量169点,总计4134点。上次结余生命能量23969点,现共有生命能量28103点。主人,请问主人是否需要用所有的生命能量来召唤武将?”

按照刘仁轨的作战计划,这次征战过后,便不会和兽人对阵,专心去打倭人了。泱泱大唐“抗倭第一人”,可不是吹出来的,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剩下的,墨枫也无须担心了。两万多生命能量,墨枫打算一次性都用完。

可墨枫首先想到的,不是召唤武将,而是觉醒。现如今十个军团军团长,除白无夜外,白起、李绩、项羽、王翦四将是觉醒的,其余五将都没有觉醒。孙武、田穰苴绝不觉醒都一样,出道即巅峰,没什么说的。剩下的三个,张议潮、陈庆之和孙传庭,张议潮和孙传庭也就不用了吧,他们一个一“出场”就从吐蕃手中收复了沙洲,一个一“出场”便创建了秦军,打败了高迎祥。都是独当一面,都是打出了辉煌的战绩,暂且不用觉醒了。

唯独陈庆之,41岁开始领兵,最先开始是作为将军和其他将领一同征战,还不是日后那个“白马军神”,觉醒他,是必要的。

朝中,他想觉醒的人多着呢,范仲淹、荀彧、张良等人都没有觉醒,可现在是迁都的关键时刻,现在觉醒,不太适合。一旦他们晕厥了,可能会影响进度。那么,剩下可用的15000点生命能量,召唤三个武将再合适不过了。至于改变性格,恐怕塞牙缝都不够够。

“觉醒陈庆之,再召唤三个武将。”

“好的,主人!”

随着一声“好的,主人”,代表着陈庆之的那颗星瞬间变得闪闪发亮。正在营中训练兵马、处理军务的陈庆之一下子晕倒了过去,这可把帐外亲兵吓了一跳,立刻把他送到了军医处。之前就听说他们新任的上将军体弱,开不得弓,骑不好马,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觉醒完陈庆之,第82将随即出现在了墨枫的眼前: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主人,太史慈的植入身份是蓝田县衙的一个小吏,已在主人麾下效力。主人可派人寻他,自当轻松寻获。”

“好,知道了!”太史慈啊,不错,真不错,又是一员猛将,身份设定的又是如此方便。真心好啊!

紧接着,第83将也随着一颗流星划过,出现在了墨枫的眼前:

谢玄,字幼度。陈郡阳夏人。东晋名将,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太元二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太元四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淝水之战中,谢玄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诱前秦军后撤,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太元九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太元十三年,谢玄去世,年四十六。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主人,谢玄的身份是徐州落魄名门之后,被刘仁轨掳得,现随着杜预的使节队伍往长安而来。”

谢玄,北府兵主,创造了中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强军之一“北府兵”,随后,又指挥打赢了淝水之战,是个不折不扣的帅才。这统帅型人物嘛,墨枫自然是希望多多益善了。

未几,代表着第84将的流星便出现在了墨枫的面前: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唐代军事家。因爵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

贞元九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主人,李晟的植入身份是忠勇军的一员骁将,现如今在第十军团之中。”

卧槽,李晟,这人虽然在历史上声名不显,没有那么多人记得他,可他的功劳,可一点都不小啊!唐朝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四章 战端再开 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