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龙境秘踪>第四十章 :拉撒路效应

我是学生物的,研究生时兼学了遗传学,要知道做为五帝之祖的黄帝生卒年月据考证为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既距今大约四千七百多年,所以中华才有灿烂文明五千年之说。按考证他活了118岁,道家说黄帝后来成仙,乘龙升天,但在包括《史纪》在内的正史都记载他是死了,葬在桥山。

可是四五千年以前,动物和现在的动物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导师曾经和我讨论古生物和神话传说的关系时,他有一个观点,古代传说中的怪物并不完全是先民的臆测,有很可能是远古生物的遗存,包括龙,他认为古代把龙划分为长腿的,不长腿的和带翅膀,正好峭了爬行动物的不同种类,也许我们先民看到的正是一些极少数还残存的巨大爬行动物。

生物学中有一个“拉撒路效应”。拉撒路是圣经人物,被耶稣从坟墓中唤醒复活。拉撒路效应是指一个生物体在化石记录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后的突然重新出现,好像死而复生。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现象在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记录中极为罕见。

腔棘鱼的发现就是最有利的佐证,腔棘鱼又称“空棘鱼”,由于脊柱中空而得名。由于科学家在白纪之后的地层中找不到它的踪影,因此被认为已经告别世间,全部灭绝了。1938年,偶然出现在南非科摩多群岛的一具鱼骨引起古生物学家的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阻挡科学家追寻腔棘鱼的脚步。在重金悬赏之下,多个非洲海岸先后报告捕获腔棘鱼

腔棘鱼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它代表着水生动物登陆的重要一环。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腔棘鱼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上了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其中的一支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成为真正的四足动物;而另一支在陆地上屡受挫折,又重新返回大海,并在海洋中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与陆地彻底告别了。这个分支就是腔棘鱼,而这个安静的角落就是11000米深的海底。长度接近五米的腔棘鱼就在1100个大气压、光线稀少、寒冷黑暗的环境中生生不息超过4亿年!

导师认为腔棘鱼能生存4亿年,其它的动物未必不能活下来,也许在我们祖先的时代,在深山大泽中还有一些强大的动物遗存。他甚至认为,现在的一些怪物目击报告,可能百分之九十是误认、眼花,但还有少部分可能是真的发现了一些我们未发现的生物,或者是远古生物的遗存。

我本来对他的理论半信半疑,但自从进入了外勤组,我亲眼目睹了我没见过的生物,包括蜥蜴,应龙,还有各种各样传说中的生物,我才知道,世界之大,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难道这些平台奇怪的呵都是有穷氏的后代的猎物,而那些人的头骨也是他们的战利品。其中一尊头骨细长,前面有很长的吻,有点象水生的长吻鳄,但个头要大的多,眼也不是在头顶而是两侧,有犬齿。

我正胡思乱想,突然听到一声枪响,龙随云拉了我一下,我抬起头远处似乎有动静,倾耳细听,杂乱的脚步,应该是有人往这边来了。这里四处平坦,并没有什么隐藏的地方。龙随云灵机一动,一指那些庞大的动物呵,我们两个俯身钻了过去。

远处的声音越来越大,好象不止一个,我蹲下身子往外看。远处一个人正往这边,他跑的速度很快,状如疯狂一般,他雪白和衣服上到处都是泥渍,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他手里拿着一把美式短突,不时地回头射击,仿佛后面有什么东西在追逐他,可是我目光所及,空荡荡的洞穴里地什么也没有。

白衣人跑的速度非常快,但脚步凌乱,身形乱晃,下盘虚浮,显然已经透支了全瘸子体国。眼看就要到平台,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这个人就地一滚,反身就是两枪,然后爬起来,可是刚走两步,又摔倒在地。龙境秘踪

白衣人突然尖叫起来,端起突击步枪疯狂的扫射,他嘴里发出恐怖的尖叫,似哀求,似谩骂,枪也漫无目标,有一发子弹甚至打在我们躲藏的呵上,把我惊出一声冷汗。

他一口气把子弹全部打光,只到再也没有子弹射出,他尖叫的声音更响了,我能看见他原本英俊的脸因扭曲而变形。他突然伸出手,在腰中一按,手中多了一把短剑,剑长约一尺有余,寒光四射。

白衣人大喊大叫,四处乱砍,把利剑当做了砍柴刀,仿佛有个恶魔在身边,不死不休。我看的浑身发冷,手脚发抖,在这阴暗的洞穴之中,莫非真有我们看不见的恶魔,在时刻等待吞噬我们这些胆大妄为的人。

白衣人的声音越来越小,剑也越来越无力,龙随云突然跃起象只狸猫跃了过去,白衣人已经疯癫,反手就是一剑,这一剑无形无声,端的是不可言,但龙随云身子一扁,右手轻轻一托,已经攥着了他的手腕,脚下一勾,白衣人身体一软已经倒在地上。

我也跑了过去,龙随云左膝压着白衣人,右手按在他的胸口,那人满嘴血泡,怒目圆睁,嘴里发出嗬嗬的怪叫声。他满身大汗,几近虚脱,但还是奋力挣扎,只是力气越来越小。

龙随云左手伸出,以拇指扣在食指甲上,食指第二骨节向前突出,拇指与食指扣成凤眼状,这是凤眼拳,主要是南拳中咏春等拳的握法,用来击打穴位之用,看过电影《叶问》的人记不记得叶问大战日本将军的拳,正是凤眼拳,他猛地一拳打在白衣人的百会穴上。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拉撒路效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