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恐怖悬疑>无人驾驶帝国>第357章大众汽车的故事上

这天晚自习,沈笑夫翻看《汽车的故事》,看到了《大众汽车的故事》一文:

************

大众汽车(德语:v)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

volken在德语中意思为“汽车”,全名的意思即“国民的汽车”,故又常简称为“vn译为福斯汽车,港澳、大陆译为大众汽车或福士汽车,意思是“人民的汽车”。

在汽车诞生的最初年代里,只有富人才买得起这种新鲜而复杂的产品。

那时候没有人认识到像这种机械上的奇迹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更没有人对它的独特机动性能赋予全新的含义。

亨利.福特生产了一种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驾驶到任何地方的t型车。

不久,“平民汽车”的概念开始传播。

至于德国人,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仍然认为米国的做法是为了工业上和政治上的利益,甚至许多德国工业家仍然坚信,在未来年代,公共汽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汽车”。

无论如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满目疮痍,接着而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任何把汽车作为平民百姓买得起的尝试都流产了。

【“国民轿车”之梦】

1933年1月,一次大战中的德军下士当上了德国总理。

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也将改变了汽车的历史,他叫希te勒。

在所有独e勒是个真正的汽车迷,虽然他一生没有学会开车。

他早在因慕尼黑政变身陷囹圄之时,就提出兴建连接全国的高速公路,并让汽车在普通百姓中普及。

希te勒上台刚刚11天,就亲自主持了柏林汽车展的开幕仪仗式,并对捷克太脱拉公司展出的风冷发动机轿车甚感兴趣。

当晚,他邀请太脱拉公司总工程师莱德温卡面谈。

会谈结束后,希te勒告诉莱德温卡,他设想中的“国民轿车”就应采用风冷发动机。

不久,希te勒召集内阁和顾问们开会,专门讨论轿车普及问题。

在谈到制“国民轿车”的时候,顾问们一致推荐波尔舍博士承担这项任务。

1e勒将波尔舍招至柏林。两人在柏皇家饭店会面,尽情讨论“国民轿车”问题,双方真是一拍即合。

希te勒提出一个设想,要生产一种廉价的“国民汽车”。

他说,每个德国人,至少是每个德国职工,都应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就像米国一样。

米国当时每五人有一辆汽车,德国每50人才有一辆汽车,职工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

希te勒下令要为普通人生产一种只卖990马克的经济型汽车。

波尔舍亲笔画了11张“国民轿车”的草图,其中一张与日后的“甲壳虫”已非常相近,经过这次会面,希te勒对波尔舍产生了绝对的信任。

“国民轿车”的设计全权委托波尔舍。

【设计制造“国民轿车”】

对于波尔舍来讲,一生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况且早在1ype12已初具雏形。

1932年由nype32的样车。

后由于u公司感到风险太大,停止了投资而夭折。

新的“国民轿车“设计仍延用了type32思想,只是体积缩小,价钱更低。

有了财政的保证,波尔舍博士全力以赴,放手工作。

他很明白,整个德国汽车界都在用妒嫉的目光看着他。

实际上,工作的进展确实比预期的要慢。

希te勒对国民汽车提出了以下要求:

1、百公里油耗要在7l左右;

2、最高时速要达到100公里;

3、要能装得下俩个大人和三个小孩;

4、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5、要搭载风冷发动机,并且要具备冬季防冻,容易启动的能力。

虽然希te勒给了波舍尔绝对的信任,但是在设计时,波尔舍仍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为控制成本,新轿车必须采用气冷汽油机,而当时的气冷技术还不成熟,一旦环境气温太高,或者发动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发动机就会过热,严重时甚至会烧毁活塞。

为克服这一困难,波尔舍他们想尽了办法。

当看到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后,他们只好采取临时措施,加大发动机散热窗口的面积,以消除过热现象。

由于新车是后置发动机。

又采用了流线型造型,扩大的散热窗口几乎占据了整个车背,无奈之下波尔会只好取消了车子的后窗。

1936年10月,德国政府则建立了全新的厂房预备生产,并且将厂房所在的城市名为汽车城。

该地在战后改称沃尔夫斯堡(w,亦称狼堡),即今天大众汽车的总部所在。

波尔舍亲自参与了车厂的建设,把跑车设计的工作交由他的儿子菲力。

而三辆样车也终于按时完成,交给德国汽车协会负责测试。

经过5万公里的严酷测试,汽车协会给出了详细报告:

“在5万公里的测试中,新车坚固可靠,结构良好,出现的故障都不是设计上的问题,很容易修改;汽油与机油箱耗量都达到标准;驾驶操纵性能良好。总之,这辆车值得进一步发展。”

这份报告极大地鼓舞了波尔舍和同事们的士气。

工作中波尔舍喜欢到设计室、车间去走走,在那里和助手们讨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的语言


状态提示:第357章大众汽车的故事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