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执宰大明>353.第353章 攻城

阴沉的天空下,德安县县城四门紧闭,城墙上立满了手持刀枪和弓箭的叛军,神情紧张地望着城外。

此时,城外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扎满了营帐,锦旗招展,人声鼎沸。

八万平叛大军在兴平侯赵勇的率领下将德安县城团团围住,将其完全与外界隔绝,戒备异常森严,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气氛无比萧杀和压抑

这一次再攻德州,张昊对德州城势在必得,只有攻下德州城才能洗刷他先前的战败的屈辱,而要想攻取德州城首先就要拿下德州城的门户――德安县县城。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张昊对德安县城投入八万兵力,然后亲自率领着剩下的四万精锐列阵以待,等待汉王派兵来救德安县,进而与其决一死战。

围住德安县城后,赵勇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一边向城里喊话要吕平投降,一边调集投石车、冲车、云梯和壕桥等工程器械,有条不紊地准备各项攻城。

吕平知道这次会有一场恶战,故而早已经准备好了守城事宜,弓箭、滚木和石头等用来阻挡攻城明军的物品满满当当地堆在了城墙上,城里的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通通被征召起来守城,准备与赵勇来一个鱼死网破。

说起来,兴平候赵勇和庆义伯吕平都不希望在战场上面对对方,当年靖难时吕平担任赵勇的副将,两人是出生入死的搭档,参与了战况激烈的白沟河之战和东昌府之战,皆立下了大功,属于不可多得的智将。

虽然赵勇曾经是汉王的部下,但他却跟洪熙帝走得更近,是洪熙帝在军中寥寥可数的支持者,因为生性淡泊故而远离朝堂,一直镇守山海关。

张昊知道吕平非常难对付,为了稳妥起见就请宣德帝下了调令,将赵勇调来了景州,让他来攻打吕平镇守的的安县县城。

虽然赵勇并不想与吕平兵戎相见,但是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他也唯有放下两人昔日的情谊,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准备攻城事宜。

其实,赵勇多么希望吕平能突围,他或许还能暗中放吕平一马,让吕平率军逃回德州城,然后双方从长计议。

否则战火一起,德安县城内的百姓必定要受到战火的荼毒,届时十几万杀红眼的明军和叛军将使得小小的德安县城成为一片废墟瓦砾。

虽然德安县的局势剑拔弩张,扣人心弦,不过德州城却一片平静,四个城门依然开着,从附近乡镇赶来的百姓缓缓不断地涌进城内避难。

毕竟上次汉王成功击败了明军,因此得知朝廷再次派来了平叛大军后,到德州城周边的百姓们为了免于战火的荼毒,纷纷举家前来德州城。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汉王采用了外松内紧的策略,派出了大量斥候前去探查明军的动静,以确保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防备。

由于明军三分之二的兵力都用在德安县城,所以汉王一点儿也不担心张昊会率军偷袭德州城。

德州城不仅有六万叛军,而且还有高大厚实的城墙作为依托,张昊如果率领四万明军前来,那可就给了汉王吃掉他的机会。

况且,鉴于上次失败的教训,张昊这次前来肯定会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先拿下德安县城,使得德州城的叛军失去了依托,然后再集中兵力来攻克德州城。

因此在明军没有拿下德安县城前,张昊是决计不会来动德州城,反而要时刻防备德州城的汉王派兵突袭。

这就是汉王用兵的精妙之处,明明张昊占有优势,应该雷霆万钧地进攻才对,可他一个分兵就迫使张昊不得不处于了守势,眼睁睁地看着汉王在德州城里逍遥自在。

十一月十号,赵勇完成了对德安县县城攻城事宜的部署。

下令攻城的明军在城外列阵而待后,赵勇最后一次对城内的叛军进行警告,劝说他们投降,以免去战火之苦。

吕平自然不可能投降,反而让赵勇归附汉王,一同来扫清朝堂上的那些奸佞。

赵勇见劝说无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下令明军猛攻德县县县城的北门。

由于明军的兵力只是叛军的一倍半,故而为了避免伤亡,赵勇虽然围了德县县城的四门,但是却并没有在四个城门同时进攻,而是选择了北门作为突破点,集中了全部攻城器械。

这也使得城内的叛军不得不将防守的重点放在北门,将后备的守城器械都调往了北门,其余三门的守城器械他们则不敢动,以免明军声东击西再攻击其他的城门,进而将德安县城城防对明军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对明军来说,德安县城最大的障碍就是城墙,只要城墙一被攻破,那么德安县城就失去了阻挡明军的屏障。

不过,赵勇的目的是攻去德安县城,而不是与吕平在德安县城进行厮杀,故而他采用了围三缺一的策略,故意在德安县城南门部署了薄弱的兵力,使得叛军足够机会冲出明军的包围逃往德州城。

反正张昊的四万精锐在路上守着,前有埋伏后有追兵,那些叛军即使能逃出德安县城那么也会在路上被明军歼灭。

伴随着赵勇的一声令下,数十架并排安放的大小抛尸车呼啸着将重约数十斤至两百斤的石块扔向了德安县城墙。

城墙上的叛军见状纷纷惊慌地四处闪避,被石块击中的城墙顿时凹了一块下去,落在城墙走道上的石块则砸毁了地面上的物品,使得叛军十分狼籍。

与此同时,南门外列阵而待的明军发出


状态提示:353.第353章 攻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