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车,杨昆问陈动:“怎么跟他们对上的?”
陈动回头看看坐在后座上的林琳,悻悻地说:“八成是她那几个舍友搞的鬼。”
林琳不满地说:“没凭没据地,你别瞎猜。”
陈动哼了一声,“进去找你时还没见人影呢,在你们寝室待了不过十来分钟,人就堵门口了,不是她们打的小报告还能有谁?”
林琳瘪瘪嘴,不说话了。
透过后视镜看看她的表情,杨昆就猜当初姓沈的追求她时,同寝的舍友应该也没少跟着蹭好处,也挡不住有哪个不看好她和陈动的感情,背地里给他们使坏的,以他的心性,也不会把这种小儿女的勾心斗角当一回事,只是顺口劝慰道:“闹这么一出也好,这次驳了他的面子,估计以后也没脸再过来纠缠了。”
林琳跟着陈动的称谓叫了声姐夫,不无担心地问:“那个姓沈的家里好像挺有钱,这么整他会不会给你惹上麻烦?”
“不碍的。”杨昆瞟了陈动一眼,不以为意地笑道:“瞧他那作派,充其量也就是家里趁俩糟钱,认识几个村干部罢了,真正大户人家的子弟,办事不会这么下作,再说咱们也没拿他怎么着,即便有人追究起来,赔他一把车钥匙就是了。”
陈动跟着笑了起来,问:“想吃什么?”
杨昆说:“我无所谓,女士拿主意吧。”
在学院路上找了家挺热闹的家常菜馆,照顾着林琳的口味点了几个菜,杨昆问陈动:“项目的事考察得怎么样了?”
陈动请他吃饭正是为了这事。
斟酌了一下语言,陈动说:“趁周末没课,我跟林琳在海淀逛了好几圈,倒是发现个挺稀门的行业,就在首体旁边,新开了一家电脑室,摆着几十台电脑,样子跟学校的机房也差不多,不过配置挺高,能上机练习,还能玩游戏,收费高得离谱,光顾的人却着实不少。”
杨昆微微一笑,“继续。”
陈动说:“我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从长远看,这门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吃香,海淀这边大学扎堆,各所学校又都开着计算机课程,其自身机房机器少、配置低,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学生的上机需求,我和林琳反复商量过,觉得在学校周围搞这么一间电脑室应该能挣钱。”
听完他的话,杨昆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沉吟不语。
头一次正儿八经地坐到一起谈商业运作,陈动还不太了解杨昆的动作语言,从他的表情上也看不出是喜是忧,就试探着问:“姐夫,你……听说过这行业没有?”
95年的时候,像易阳这样的三、四线小县城的高中虽然也开设了计算级入门课程,却只是纯粹的纸上谈兵,根本没有上机操作的机会,联想到这位准姐夫刚入学没几天,平时又忙于生意,说不定还没怎么接触过电脑,自己在这嘚啵了半天却是对牛弹琴,这玩笑可就开大了。
听他这么问,杨昆就有种翻白眼的冲动,问一个从21世纪回来的人听没听说过网吧,你小子逗我呢?
抛开了解深浅程度不谈,作为一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陈动能看到网吧或者说电脑室这种新生事物中蕴藏的商机,倒也算难能可贵。
就连他自己,当初劝高峻峰老师搞电脑门市,也未尝不是存了藉此便利开网吧的念头,只是后来生意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快,才渐渐看不上这种投资不小、回报不高、管理繁琐、需要重复投资且受太容易受政策影响的行业了。
考虑了一会,杨昆提出几个问题:“说说你的成本预算、运营方式,还有利润预期。”
陈动显然是做过功课的,听他这么问,当即从兜里掏出笔记本,翻开来边看边说:“我大致估了下成本,品牌电脑价格高、配置低,最便宜的联想也要上万,从中关村那边攒机的话,七、八千块钱就能攒一台主流配置机型,我计划先弄20台,连配套设施和房租算一块,整体预算在23-25万之间。”
看看杨昆的脸色,陈动继续说道:“说到运营和管理,高校区这么多学生,趁课余时间出来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我打算雇两个靠得住的熟人轮流值守,我和林琳没课的时候,也可以过来帮忙照看。”
“至于利润,按照每天营业12个小时,每小时收费20元计算,只要能达到七成以上的上座率,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能达到10万元左右,刨去各项开支,三个月到四个月回本应该没问题,再以后挣的就是纯利润了。”
耐心地听他讲完,杨昆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虽然他一向强调“入行要趁早”,但也要分具体情况、具体行业。
重生之初的他,倒腾水货电器、开街机厅,包括开火锅店,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谋生,并为以后大举进入标准件行业赚取启动资金。
当生意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再想搞新的项目、新的投资,就要认真考虑该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和社会效应了。
基于以上考虑,他并不赞成陈动开网吧的想法,至少现在不赞成。
真正开过网吧的人都知道,开网吧基本上没有挣大钱的,除非是你的背景过于强硬,强硬到没人敢查、没人敢管的程度。
满足不了这个基本条件,哪怕你生意再红火,账面营收和利润再高,真正揣进兜里的也有限得很,在五花八门的支出中,除了高昂的证照审批、硬件维护和升级等费用外,光是如何填饱那些基层执法人员的肚皮,就足以令网吧老板愁得狂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