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王副总兵给“失败者”火筛出了道毫无选择的选择题,而他自个儿在内心上却也陷入了“自责与纠结”:放火筛回草原,与他要宰了火筛与那日松来替朱素嫃报仇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小王爷朱充耀也就这事,同王睿扯皮来了。
朱充耀的理由也是这样:你告诉老子是要为素嫃报仇,老子才他娘犯了浑的去说服咱家老爹,让他将王府护卫都派了过来,这上万人蹲冰天雪地里边冻了几天,结果你他娘就冲着威远堡四个城门放了几炮,便说要放了火筛,说好的给素嫃报仇呢?
朱充耀不干了!
“当初在杀胡口,谁说放了火筛入关是要替素嫃报仇来着?”朱充耀杀气腾腾的进了王睿的中军帅帐,先是二话不说的一掀帅桌,继而又怒气冲冲的指着王睿,“是谁说将王府护卫调过来,也是要给素嫃报仇来着?”
王睿无言以对,不出一言——由他撒气闹腾。
倘若集中力量打出一拳,却发现这一拳仿似打在了棉花堆上——毫无反弹之力,这打拳之人绝不会再去用力打出第二拳。
扯皮这种事,从来不是单独一个人嚷嚷着便能干得成。
王睿不温不怒,不承认不否认,不解释也不掩饰,只是神色平静的瞧着朱充耀——原本一肚子气的小王爷毫无来由的竟突然又冷静了许多。
他并不是一个没有战略眼光的人,但是相对于王副总兵,他更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理性人能认同王副总兵的做法,但感性上容忍不了火筛与那日松就这样毫发无损的又撤回草原去。
“火筛宰不得,宰个那日松总不成问题罢?”朱充耀撇了撇嘴,斜眼瞅着王睿,“你再送个消息给火筛,说朱二小姐同圣上情同兄妹,以火筛智慧,必会知道你的意思……”
这他娘的,有些欺人太甚!
朱充耀的意思,无非就是:你火筛若是想要依附于大明,除去前面谈的那些内容,另附一“条件”——将那日松的人头呈上来。
虽然火筛才是导致朱素嫃香消玉损的罪魁祸首,但若王睿说要摘了火筛的脑袋,来替朱素嫃报仇,再来同你火筛“结盟”——这他娘的,不就是个悖论!?
当事人都死了,你他娘还和谁“结盟”去?
“眼下火筛尚未做出决定,便去同他说这个,恐怕会适得其反……”王睿微微摇头,叹了口气。
“那便饿死他罢!”朱充耀睁大双眼瞪着王睿。
“依你这般做法,是不成的”,王睿埋着脑袋,来回踱了几步,最后抬起头来,定定的瞧着朱充耀,“再等几天,待火筛做出同大明‘结盟’的决定来,我必教那日松心甘情愿的将他狗头献上……”
“教那日松心甘情愿的将他狗头献上”?
那日松对你王副总兵会有“抛头颅”的“甘愿之心”?
朱充耀大愣——这厮,又要搞什么名堂了?
……
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人生命运,往往不是由能力,而是由选择决定。
火筛在他辉煌的人生晚年,迎来了他这一生当中最为困难的选择:要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五六万大军被困饿死于威远堡中,继而牺牲整个部落,让郭勒津旗彻底臣服于汗帐之下,从此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烟消云散;要么依附于大明,背叛达延汗,谋得这数万大军的生存以及郭勒津旗的延续。
这样的选择题太难做了,选哪一个都是错,选哪一个也都是对。
火筛回了威远堡,便独自一人钻进了堡内广场上的帐篷——他始终都保持着只睡帐篷,不睡床炕的生活习惯(五百年后,有个叫卡扎菲的,也有这么个独特嗜好)。
稳重的那日松与单纯的苏合,这回态度出奇的一致:缄口沉默,不出一言,不管大帅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情有可原,事出有因,我等势必追随到底!
背叛达延汗会违背道义,会让火筛晚节不保。
可这道义,到底又是个什么东西?
这玩意儿原本是没有的,后来为了维持人间秩序稳定,这玩意儿就跟“律法”一道被人们给鼓捣了出来——换一角度理解,倘若不会危及人间秩序稳定,道义与律法都是大可不用存在。
一句话,道义这玩意儿,你当它有便有,你当它没有便没有!
再则,“道义”二字能顶得过五六万大军的生命,能抵得过郭勒津旗千秋万代的延续?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白驹过隙,两日又过。
火筛在帐篷内闷了两天,便将那日松与苏合叫了过来。
“这回若是回了草原,我郭勒津旗恐怕再无宁日……”
那日松与苏合心底一跳——大帅终是选择了要保下郭勒津旗以及这堡内的数万大军。
火筛神神叨叨的又摇了摇头:“不止是我郭勒津旗,恐怕整个鞑靼都得刀兵四起,这王睿,好生厉害的手段……”
火筛原本想着回了草原,当是能同达延汗维持现状,可王睿这厮看穿了他心底的小九九,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干脆断了他同达延汗“维持现状”的机会与念想:利用你来说服我的“说辞”,让这“说辞”即将成为谁都无法更改的“现实”。
“外人或许不知,但我等却是知道的,眼下这形势,不管大帅做出怎样的选择,都需极大的勇气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