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乾清宫尚书房。
弘治皇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手里面拿着一份万民书,再看看旁边堆比人都要高的奏疏,整个人微微沉吟,脑海中仔细的思索。
旁边坐在凳子上面的张懋、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一个个同样苦思冥想,在猜测弘治皇帝的想法和心思。
事情越闹越大,本来仅仅只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没想到现在到了已经难以收拾的地步了。
一边是国子监的书生,再加上大明上下都儒门大儒,大明各级的官员,他们上书要求弘治皇帝必须下令停办新式学校。
认为这不教孔孟之道,不授诸子经义的新式学校乃是误人子弟,同时又是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的开端,本末倒置之下,未来大明必然会祸乱滔天。
另外一边则是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他们向弘治皇帝这边上了万民书,他们支持新式学校,认为这新式学校办的很不错。
自己家的还在有书读,可以读书识字,又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双方之间越闹越厉害,以至于新现在京津地区的工厂、作坊、商行等等都已经受到了牵连,工人罢工,大量的工厂、作坊、商行停工,损失惨重。
弘治皇帝左看看右看看,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会全听文官们的,文官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这些年来,经历了几件事情之后,弘治皇帝也是已经看清楚了文官们的嘴脸,很清楚这些文官们是什么样的尿性了。
所以文官们的话,弘治皇帝会作为参考,但不会全听,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再加上通过厂卫的力量,弘治皇帝知道的事情更多。
很多东西,下面的这些文官们已经瞒不住他了,看事情更全面,自然而然的,做起事情来也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这新式学校到底好不好,弘治皇帝自己去看了,厂卫这边也详细的调查了,新式学校办学的宗旨、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弘治皇帝都清清楚楚。
这新式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和传统私塾培育出来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不考科举,而是进入工厂、作坊、商行等等工作。
这些新式学校的学生,他们可能不会之乎者也,也不会背诵四书五经、诸子真义之类的,但是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却是非常好的适合工作、作坊、商行之类的做工。
只要稍加培训,很快就能够适应,并且做的相当不错。
至于说有些官员攻讦刘晋,自己花钱办学校,所谋深大。
这很显然是在攻击刘晋图谋不轨,通过办学来谋朝篡位,颠覆老朱家的江山。
但弘治皇帝根本就不会相信这个,刘晋的为人,他很清楚,而且自古以来这谋朝篡位的有人会去办学校?
而且办学校就算了,还天天在学校里面对当今的天子歌功颂德,要大家忠君爱国?
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刘晋恐怕是历朝历代以来最笨的野心家了,哪有人谋朝篡位还要对当今天子的歌功颂德,要大家忠君爱国的?
排除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剩下的就简单了。
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看清楚了,通过这个新式学校和传统私塾的表面现象,看到的本质就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面对新崛起的思想文化的恐惧。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璀璨耀眼,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开始大兴,一年多年来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独霸整个思想、精神、教育的局面。
皇帝轮流做,但是无论是谁上台,都要用他们儒家的人来治理天下,都要用他们儒家的思想来管理万民。
现在新式学校的出现,其实不仅仅只是没有教授儒家经义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新式学校所代表的新思想,它一旦发展壮大起来,将来就会动摇儒家的统治地位。
这才是这一次儒家为什么如此激动的原因了。
想清楚了这一点,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笑了笑。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上次就意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文武之间的平衡,更是应收要逐渐的将儒家和其它诸如法家、墨家、农家之类的进行平衡,不能任由儒家一门独大。
否则这皇帝换来换去,对他们儒家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他们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帝王,真正的统治者。
“诸位爱卿,此事你们怎么看?”
弘治皇帝目光扫视了一圈,看了看在场的这些大臣问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其实不难处理。”
刘健想了想第一个站出来,作为内阁首辅,他肯定是要表态的。
“哦,说来听听~”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必须要肯定一点,那就是新式学校办学确实是好的,不管如何,它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能够传播知识和技能,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更何况,这新式学校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读书上学的问题,所以肯定是不能够停办的,而且还应该要大力的鼓励和支持。”
“因为新式的学校的教书方式和模式,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推广,一个学校动辄几百、上千的孩子在读书,如果是传统的私塾,可能需要的老师就非常多,但是在新式学校,几十个老师就足够了。”
“这意味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