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一百三十七章 乞援大明

五月二十六,小西行正和加藤清正在临津江畔设伏全歼了高丽八千骑兵,当天就利用高丽人的船只开始横渡临津江。金命元和韩应寅则带着剩余的三千步兵溃逃至开城,他们不敢久留,第二天就弃城而逃,溃向平壤。倭军追踪而来,又不费一箭一矢就拿下了高丽的第二座都城。随后,小西行正与加藤清正兵分两路,小西行正进入黄海道向平壤进军,加藤清正则转向咸镜道。

五月三十晨,平壤南边的含毬门,一个神色憔悴、浑身尘土、穿着破烂草鞋的白衣老者,走进了城门,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对看门的士兵说道:“给我弄碗饭来,再给柳成龙大人通报一下,就说李镒又回来了。”

得,这是他第三次逃脱,也是第三次当报丧使者了。

临津江兵溃、开城失陷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平壤,高丽朝廷顿时一片惶恐,平壤城也乱成了一锅粥,官民人心惶惶,大家又纷纷了开始外逃。国君李昖紧急召集文武,彻夜商议对策。

其实在临津江之战前,高丽朝廷就发生了巨变,执政的“东人党”终于被赶下了台。君臣一到平壤,得到李昖的暗示之后,朝中硕果仅存的几个“西党”分子立即向“东党”发起猛烈攻击,首辅领议政李山海成了首当其冲的标靶,群臣一见风向大变,也纷纷加入打落水狗的行列,李山海便成了为战败负责的第一个替罪羊,黯然下课。

但“东党”分子并不甘心认输,他们又力推柳成龙为首辅领议政,但这也并不合李昖的意,“东党”必须下台,为战败背锅,同时他也能借机将军政大权从大臣手中拿过来。于是“西党”在李昖的示意下,继续穷追猛打,结果柳成龙这个领议政只当了几个时辰,当天的会还没开完,他这个才上台的首辅又遭罢免了。最后,执政党“东人党”被彻底踩翻,在野党的“西人党”上台,该党的崔兴源成了新的领议政。

找到了罪魁祸首,解决了打板子的问题,就该讨论正事了,正事当然是如何退敌。“西党”上台,自然是要刮新风的,原来“东党”居心叵测,向宗主国大明隐瞒战争真相,这是必须要拨乱反正的,虽然当初东西两党在欺瞒大明这点上,是出奇的一致,但现在这口锅算是安在东党头上了,谁叫那时是“东党”执政呢。

“西党”急先锋刑曹李恒福首先点火,他出班奏道:“殿下,以我国之力,本来就无法抵挡倭寇之势,却被‘东党’诸公误国,隐瞒于大明天朝。现在国家危急,恳请大王急遣使者,吁告天朝皇帝陛下,请得大明天兵来援,此乃上策啊。”

但此时朝中“东党”虽然丢掉了首辅为止,但“东党”官员还是占据大多数,欺瞒大明这口锅他们可不敢背,于是群起反对向大明求援,理由比较奇特,说大明即便派出援军,也是辽东军,辽东军打仗是厉害,但军纪作风同样野蛮得厉害,跟女真人有得一比,到时候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高丽百姓难免遭到祸害。

这当然是鬼扯,倭寇都要将高丽朝廷赶出高丽了,大臣们有谁会去怜惜那些从来就看不上眼的下贱草民?这不过是“东党”分子的党争而已,为反对而反对,就是不要让你“西党”做成事情、做好事情,否则你请来大明天军,赶走了倭寇,那我们“东党”不就彻底没混头了吗?

李昖心头鬼火直冒,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忘党争,他眯起眼环顾了一下大臣门,发现“东党”还有人数优势,这个廷议怕是通不过,于是下旨退朝,反正今天已经拿下了“东党”的执政位置,可以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可能一天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

退朝之后,“西党”大臣们迅速出动,对其他大臣进行游说,极尽拉拢分化威胁之能事,而那些大臣自然也知道现在风向变了,遂纷纷倒入“西党”阵营。“东党”阵营则愁云惨淡,坐以待毙,只有柳成龙等少数几个积极分子还在为国为党操心劳力。

几天后,李昖又召开了大朝会,这次“西党”已经争取到了足够的票数,彻底掌控了朝中的话语权。李恒福和李德馨联合启奏,要求向大明求援,群臣也纷纷附和,李昖当即下旨,令郑昆寿为使者,急赴顺天府北京求救。

郑昆寿刚走,长跑将军李镒就带回了临津江大军覆灭的噩耗,才安顿了没几天的高丽君臣们,又陷入到惶惶之中,他们明白,“北狩”又得继续了,于是大家又为“北狩”的最终目的地展开了争论。但还没等他们争出个所以然来,大明方面派的人却到了,于是大臣们又赶紧安排接待天朝来的使者。

来的人是辽东的镇抚林世禄,是辽东巡抚和辽东总兵接到万历的旨意后,派来了解战况的。高丽方面由柳成龙负责接待,高丽人不知道的是,林世禄还随身携带着高丽国君李昖的画像,因为明朝方面怀疑这个国君是假的,真的那个已经被高丽权臣和倭寇联手做掉了,因此林世禄此番前来,除了了解战情,还肩负有甄别高丽国君的秘密使命。

其实这也是高丽人自己惹出来的事,在战争爆发之前,高丽人鬼鬼祟祟的进行遮掩,战争爆发后,还只说是一股倭寇作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紧接着传来高丽兵败如山倒的消息,连汉城都丢了,这才多少天?而且到了此时,高丽朝廷居然还没有向大明禀报实情和求救,甚至连个使者都没有派过来。在大明皇帝和大臣眼里,如果不是高丽人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七章 乞援大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