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一百八十二章 水战水分

秦川骑在马上,与李雍寒暄着,他想起要拉晋州士绅搞海商的事,自然也就想起了要找李舜臣借船,但借兵船的事情不小,得全罗道方面没意见才行,而全罗道官场他并不熟,除了李洸、白光彦、李舜臣,他与全罗官场上的其他人基本没有交集,现在李洸因为龙仁大败必将受到处罚,白光彦又不知下落,而李舜臣也是才来全罗道不到两年,属于空降下来的火箭干部,肯定遭到全罗道官场的排斥。于是他问李雍:“对了,以后这高丽南方,多半会以全罗道为主了,你在全罗道那边有没有什么关系?”

“大人,全罗道是南方唯一没有落入倭寇之手的道府,原来的官员大都是东党之人,但倭寇跨海而来,东党执掌朝廷,遭此大败,定会受到大王的责难,职下估计现在朝廷已经在大肆清洗东党之人了,怕是全罗道上下也会遭到牵连波及,至少那李洸这次是脱了不身的了。大人如果要交好全罗道的官员,现在大可不必着急,当尘埃落定再说也不迟。”

“受教了,”秦川道,李雍分析的确实比较透彻,现在全罗道那帮官员都应该是人人自危了,没必要去拉拢他们,等全罗到官场稳定下来,再来看看是哪些人在主事。他又问道:“那李舜臣我听说走的是柳成龙大人的路子,这柳大人不会也倒台了吧?”

“柳大人虽属东党,却是南党首脑,历来都是主张防御倭寇的,倭寇入侵这事赖不到他头上。即便柳大人倒台,但李舜臣这些天捷报频传,朝廷定不会在这个时节拿下李舜臣大人。”

但秦川不这么认为,他隐约记得李舜臣好像还下过大狱,直到高丽水军在闲山岛大战中被倭国水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连闲山岛水军大营也被倭寇占领后,朝廷才被迫又重新起用了他,但那时的高丽水军已经剩不了多少船和人了,只能当当水上游击队用了,直到大明福建水师来到之后,才彻底改变了海峡的局势。不过现在李舜臣正在风头上,而高丽朝廷却是全面溃败,必须还要靠他来装潢门面,自然不会动他。

“李舜臣的战绩实在吗?”秦川有些好奇的问。

“大人,这官场上的事,大家都知道,没有谁不夸大其词的,陆地上还能看到首级,这海上哪去找首级,就是打沉了倭寇的船,也只能听他一人说了。李舜臣这一个多月,报了四次大捷,都打沉倭寇上百条船了,就算每条船上五十个倭寇,也有五千倭寇了,大人你信吗?别的职下不知道,但泗川那次金永成和老朴也参与了的,就三条渔船,三十来个倭寇忍者,六十多个化妆成渔民的倭寇水手,百人左右,最后他报上去打沉了十多条倭寇战船,还有两条倭寇的安宅船,这倭寇的安宅船一条就有一百多倭兵,大人您看,他这战绩的虚夸岂止十倍。”

秦川笑起来:“不过朝廷正需要这些捷报来提升军心士气啊,现在陆地上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无一胜利,丧了大半国土,丢了大量军队,这些自然都掩饰不住,那就只能在海上找回面子了,反正官民百姓又不能去海上查验的。我听稻田利吉和那些降倭说,这次丰臣秀吉调集的水军,总共也才将近万人,这一个月就折了一半在我们李大人手里了,那倭寇下个月就只能打道回府了。”

李雍也笑了起来:“全罗道李洸那里是知道实情的,他在水军里有自己的耳目,就怕这捷报到了大王那里,大王当了真的话,多半就会下旨让李舜臣去攻打釜山,他敢去吗?即便敢去,打得赢吗?不要到时候背个欺君的罪名。”

秦川和李雍的这番戏语,在历史上还真发生了,国君李昖得到了李舜臣的捷报,果然大为振奋,不仅升了李舜臣的官,提拔他当了水军总司令,还让他立即攻打釜山,断倭寇后路。李舜臣当然不敢去攻打釜山,反而朝西边退却以躲避倭国水军的主力,果然就背上了欺君的罪名,后来这也成了构陷他的罪状之一。

其实在高丽战争中,高丽唯一拿得出的还只有李舜臣,虽然李舜臣有些爱夸大战绩,但毕竟他还是实实在在的与倭寇打了仗的,而且几乎每次作战都不怎么落下风,使得倭国水军一直无法消灭高丽水军,自然也无法彻底掌握海峡。当然另一方面,李舜臣也并没有完成封锁海峡的任务,更遑论彻底击败倭国水军了,高丽后来的历史书和更后来的影视剧,把李舜臣吹上了天,按他们的吹嘘,李舜臣已经把倭国水军消灭好几遍了,哪会还有后来的露梁大战。

真实的历史上,李舜臣一直都在避免与倭国水军做主力会战,他不敢把高丽最后的底牌用在一次赌博上,他知道,即便击毁再多的倭军战船,丰臣秀吉那边,可以集全国之力继续再造就是,反而是高丽,现在全国差不多都沦陷了,根本就没有条件再大规模建造战船,损失一艘就少一艘,哪敢和倭国水军拼消耗。实际上他总是在寻找小股的倭军舰队和武力更差的运输船队,进行袭击,然后一击就走,企图以最小的代价让倭军水军持续的流血,并以攻代守保障对西面海域的控制。等到李舜臣被构陷入狱后,元均接替了他的位置,高丽水军和倭国水军这才爆发了主力会战,结果却是高丽水军全军覆没,连水军大营都被端了。后来即使李舜臣又来统帅水军,却也只能和高丽陆军一样,退居龙套角色了,吹上天的鸣梁海战,十来条战船就打沉倭国水军上百条,高丽水军开的是蒸汽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二章 水战水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