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三十七章 申砬挂帅

庆尚道的沦陷,让高丽朝廷上下顿时炸开了锅,上至国君,下至大臣,无不惊慌失措,李氏王朝承平两百余年,虽然北有女真、南有倭寇,但都是疥癬之疾,无关国本,这回却是真正的社稷之危了。在满朝惶惶之时,“西人党”诸人正欲发难,夺回执政权,却不料被一个人抢了先,众人一看,又是体查使柳成龙。

柳成龙,字而见,号西厓,是高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大家,同时也是有名的政治人物,“南人党”的党魁。他是安东义城人士,出生士林豪门之家,父亲柳仲班曾为黄海道观察史。在壬辰抗倭战争中,柳成龙是主战派的首脑,并成为了领议政,事实上是他领导了高丽方面的抗战。战争期间,他力主背靠大明,战争期间也发动高丽上下民众大力配合明军作战,同时还提拨了李舜臣、权栗等一批真正有能力的将领,稳住了局势,最终让高丽摆脱了覆国的厄运。

1598年,在战争行将结束之际,因有功高盖主之嫌,遭到高丽国君宣祖李昖的猜忌,被政敌“西人党”趁机攻讦而黯然下台。1607年柳成龙去世,谥号文忠,这是文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等级的谥号,他确实也名之所归。

此刻,柳成龙出班奏道:“大王,国势危机,倭寇侵掠如火,恳请大王即刻下旨,命京师禁军迅即南下,阻止倭寇北上。再向北方诸道发勤王诏,火速调北方精兵勤王。大王,军情瞬息万变,朝廷要刻不容缓啊!”

这次没人反对了,李山海还瘫坐在地上没缓过劲来,于是李昖站了起来,道:“就依柳爱卿所言,即刻拟旨,着领议政李山海总览全国兵事,右议政李阳元为守城大将,镇守王京,左议政金命元为都元帅,督率诸军南下讨倭。诸位卿家可即刻调集兵马粮草,选派将领,待大军出动之时,孤要亲自送行!”

“臣等领旨!”虽然这还是李昖难得的一次独断乾纲,但此时的大臣们却没有一个人出来谏言,好像他们从来都是国君的忠实臣子一样。看着下面诚惶诚恐跪倒一片的大臣们,李昖第一次感觉到了君王的威势,他的嘴角不禁稍稍翘了起来。

接着就是具体方略的商讨和制定了,不相干的大臣都被放走了,内阁大臣和一些将领则被留了下来。领议政李山海不知在想什么,一直心不在焉,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受到了打击还没恢复过来,反倒是柳成龙在积极充当会议主持人。

首先是对倭军实力和攻势的判断,根据先后传来的军报,现在君臣们大致知道了入侵的倭军只有小西行正一支军队,人数在两万左右,人数虽然不太多,但战斗力很强,至于倭军可能的进攻方向,也是很好判断的。

高丽是个三面环水的山地国家,境内崇山峻岭,交通非常不便,从釜山到汉城,有左、中、右三条路线:左路经忠清道、清州,到汉城西边;中路过尚州,忠州,一条大路直接到汉城;右路则有些绕,经庆州,沿庆尚道东海岸到汉城以东。

而小西行正的进攻路线是沿着釜山——东莱——密阳一线,依他的势头,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大邱、尚州,这也是从釜山向汉城进军的最短路径。而到现在,庆州和全罗道两个地方一直都没有急报过来,说明东西两翼暂时没有倭军的进犯。

既然判断出倭军的实力和动向,那应对之策也就出来了,高丽军主力也应从中路南下,争取在尚州、不行就在忠州截住倭军,如能击败倭军最好,不能则守住汉江防线,等待北方诸道的勤王兵到来;东西两翼则派出得力将领、调集当地驻军扼守各处要隘,防止倭军包抄。

防御作战的方略确定以后,就是选派将领的问题了。高丽的军制有点像宋朝,除了南北边防地区外,其它地方搞的都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那套,为的是防止军头们做大变成军阀,平时练兵带兵的是一个将领,临到打仗时,却是从其它地方调来个将领来带领这支军队作战,汉城一带的驻军,更是如此。看来高丽君臣光记得唐朝五代时的藩镇割据,而忘记了两宋时的羸弱挨打了。

柳成龙的意见是启用在北方与女真人打过仗的将领,朝廷中还很有几个和女真人见过血的将领,其中两员老将,申砬和李鎰就深孚众望。申砬曾在九年前“大败”女真人,斩首五十级,于是成了抗击女真的“名将”(比后来的袁崇焕大人在宁远少了一百级首级)。李鎰则长年在咸镜道深山老林里与女真人周旋,虽无显赫的战绩,作战经验却异常丰富。

最后柳成龙推荐了申砬为帅,任三道巡边使,负责庆尚、全罗、忠清三道的防务,一来是申砬名声更大,二来最近申砬也在积极向他柳某人靠拢。李鎰则成为先锋,任巡边使,专督庆尚道军事。申砬将督率诸军进驻忠州,李镒则先行南下尚州,去迎击和迟滞倭军。

同时,朝廷还调派诸将严守左中右三条路线上的各处要隘:右防御使赵儆和左防御使成应吉,分别负责抵御可能沿全罗道和庆尚道海岸线北上的倭军;助防将边玑和刘克良两将则增援中路防御,边玑镇守位于忠州和尚州之间的要隘鸟岭,刘克良镇守汉城南面的关卡竹岭,两地都是以险著称的军事要塞,易守难攻。

高丽朝廷的作战重心放在忠州,那是一马平川之地,朝廷将会把能调集的骑兵都调集给申砬,争取在适于骑兵作战的忠州,一战击溃来犯的倭军。如果申砬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申砬挂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