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过去,初秋来临。
天气变化得很快,一下子就从暑热转成了秋凉。早晚老人和孩子都添衣了。
九月五号,秋望月和所有教师意向生均报名考教师资格证。
九月六号,白云女士夫妻从南海到林桂,再往朔阳。
九月九号,王宇飞和李晶在园林居办结婚酒宴。
秋望月给小夫妻封了一个大红包,又给了超过半个月的婚假,让他们在国庆节前回来上班就成。
也在这一天,边致远和余想确定恋爱关系。
第二天,九月十日,星期六,中秋节。“琴与筝”学校放假两天。
秋望月一家四口开车回朔阳跟家人一起过节。
之前小竟然在秋家人和夏爷爷奶奶他们回朔阳的时候也一并带回去了,却又在童年一家四口上林桂来参加王宇飞和李晶的婚礼时再带了上来的,所以才有今天的一起回去。
两包子对节日是没什么概念的,但喜欢一家人呆在一起,所以高兴得在车上唱起歌来。小包子教小竟然唱秋望月以前教他的英文版《泥娃娃》。
这首歌本来是他三岁半时在幼儿园学的,不过是中文版,后来他唱给秋望月听,秋望月就教了他英文版。
听到小包子唱起这首歌,秋望月就有些诧异了。都过去两年多了他还记得?!
小兄弟俩唱得高高兴兴的,完全不知道老母亲心里的波动。
一个多小时就在嫩稚的童声中过去了。
见到熟悉的家门,两包子欢呼一声,拉着手跑进去:太爷爷、太奶奶、太外公、太外婆……小舅舅,从长到幼一一叫人。
长辈们见到两包子也都乐得见牙不见眼,特别是夏爷爷夏奶奶。
小兄弟俩依偎在夏爷爷夏奶奶怀里奶声奶气地说着对他们的想念,把二老哄得那个心花怒放。
白云女士和夏至渝先生对望一眼。同时想道,小竟然在这点上倒是很像夏先生小的时候。十岁以前的夏先生也是如此哄人开心的。
小竟然叽叽喳喳说了好久,感觉小嘴儿有点渴了,看到桌上有茶水,还有糕点,小手先抓起一块:“太奶奶,吃糕糕。”要太奶奶先吃,他才可以吃的哦。
夏奶奶笑道:“小竟然真乖。这个叫月饼。今天是中秋节,就是要吃这种月饼的。”
小竟然问道:“太奶奶,什么是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传统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小竟然一句都没听懂,但还是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奶奶。
“这个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因为月饼象征着团圆,所以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来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小竟然两眼飞出了蚊香圈。
夏奶奶笑着摸摸他的小脑袋:“小竟然长大了就懂了。”接着给他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小家伙懵懵懂懂的小模样着实让大家忍不住发笑。
秋望月拿了杯子倒了点温开水,让小家伙喝一些,再拿过他手上的冰皮小月饼,撕开包装,切成四瓣儿,带他去洗手,让他拿着吃。他还小,不敢给他用叉子,怕戳伤口腔。
两包子吃得眼睛都半眯着。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中秋晚宴,秋爸爸打开了自家酿的桂花酒,夏先生给长辈们一一倒上。
三个包子也闹着要喝。
秋望月用小勺子给他们每人尝了一小勺,三包子的脸上几乎出现同一种表情:张大嘴,露出舌头。那小表情把大人逗得乐个不行。
“姐姐,这个不好喝。”秋星辰直皱眉。
“不好喝。”小竟然摇头。
小包子点头,表示赞同舅舅和弟弟的话。
秋望月盈盈笑道:“这是大人喝的酒,小孩子不能喝。你们喝果汁,甜甜的。”给他们仨的杯中倒上刚打好的葡萄汁。
夏先生举杯:“中秋快乐。”
大家碰杯:“中秋快乐。”
三包子有样学样。
放下杯子,秋望月给孩子们剥清蒸大甲蟹肉吃。
“月牙儿,你自己吃,我剥给他们。”
夏先生手速很快,一下子就剥完一只,分给三只包子。第二只分给几位老人……八只的大甲蟹,除了秋望月剥了一只,其他的都是夏先生剥好放在碟子里让大家夹的。
自古以来,有老人和小孩的饭桌气氛就特别不一样,那会更热闹和更温馨。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庆祝合家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晚饭后,喝了一盏茶,秋家人就在院子里摆上蔬果赏月。
秋望月和夏先生在客厅里边做柚子灯。所谓柚子灯,就是把柚子掏空,在表皮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既简单,又好看。
三个大小包子高兴地各提了一盏柚子花灯给满院子的人一个一个看过。
白云女士笑道:“月牙儿真是心灵手巧。”
秋妈妈含笑地点点头:“月牙儿从小就喜欢动手。”
夏奶奶接着说:“月牙儿剪的窗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