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回到三国当暴君>第二五九章 十八路诸候

程远志在虎牢关大逞威风,让一些诸候动了心,原本是墙头草,两边倒的小诸候们,想不到董卓扯着这么大的虎皮,其实这么好拿捏,纷纷起兵,前来响应程远志。

数日之内,在虎牢关的城墙前,就凑齐了十八路诸候。

这十八路诸候,分别是:

第一路为袁氏嫡子,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袁公路,袁术逃离了京城洛阳之后,借助袁氏的势力,强行和袁绍分了家,得了袁氏的五万兵马,这一次浩浩荡荡地来了虎牢关,想抢在程远志的前头,占据京城洛阳。

第二路为袁氏长子,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袁绍在洛阳捅了幺蛾子,跟着曹操攻打皇宫,搞得整个京城洛阳都被董卓给抢了,引起了四世三公的袁氏势力不满,更给了袁术借机发难的把柄,没捞到袁氏的红利,自封为祁乡侯,凭着跟冀州刺史皇甫嵩的交情,还给自己套了个渤海太守,当起了冀州渤海郡城的太守。

袁绍去了冀州之后,以袁绍的名声,还真拉到了一支兵马,数量不多,大概三万,堪称为一路诸候。

第三路则为骁骑校尉曹操,曹操怂恿袁绍干了糗事,自己没讨到好,但官职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曹操以宦官之后,收拢了不少麾下,那些人都是当初得了宦官恩惠,又心怀鬼胎之辈。

有夏候氏和曹氏兜底,曹操扯起大旗,也搞来了一万五千的兵马,混成了一路诸候。

第四路是乌程候、长沙太守孙坚,之前孙坚在洛阳皇宫内捡了一个传国玉玺,虽说一直被袁绍和曹操怀疑,但孙坚咬死不认,现在借着讨董的机会,孙坚觉得无论如何都得出兵,假装自己是无辜的,这样大伙就会将眼光放在董卓身上,说不定就不会锁定孙坚是偷传国玉玺的窃贼了。

至少孙坚来了虎牢关,就得狠狠地痛击董卓一波,既能长长孙坚这头江东猛虎的威风,还能顺手甩锅,传国玉玺不见了,那肯定是占据了皇宫的董卓惹的祸,董卓不背锅,谁背锅。

剩下的诸候有:

冀州牧韩馥,韩馥字文节,韩馥的冀州牧与皇甫嵩得汉灵帝刘宏封赏的不同,是董卓借刀杀人封赏的,想用原本的袁氏门生韩馥来反制袁氏,不让冀州落入袁绍的囊中。

豫州刺史孔伷,孔伷字公绪,妥妥的反骨仔,最喜欢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就连这豫州刺史,都是董卓上位太师之后,赏赐给孔伷的。但孔伷一回头,就出兵讨董,这就是十足的眼红病,治不了。

兖州刺史刘岱,刘岱字公山,汉室宗亲,和刘虞等人一样,当过侍中之后,出了京城洛阳当任兖州刺史,但刘岱基本不管事,兖州刺史早就名存实亡了。好在刘岱长袖善舞,和袁绍、公孙瓒都结了亲,蒙混过关,当上了一路诸候。

河内郡太守王匡,王匡字公节,之前在大将军何进底下,担任大将军府掾,何进去世后,逃到河内郡城,自拜为河内郡太守,来讨董算是为了何进报仇,顺便给自己攒名声。

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字孟卓,张邈好名,当上太守之后,常常仗义疏财,散财救人,号称为八厨之一。

东郡太守乔瑁,乔瑁字元伟,乔瑁和刘岱有仇,凡是刘岱在的地方,都要带兵插上一腿,因此也跑到虎牢关来了,想借着讨董的名声,坑一把刘岱。

广陵太守张超,张超字孟高,陈留太守张邈的弟弟,张超最喜欢向别人举荐,尤其是那些找上门求张超的人,不管好坏,张超都会向好友推荐一波,说白了,就是和稀泥的好手,老好人一个,张超的麾下尽是些名士,像臧洪等人。

山阳太守袁遗,袁遗字伯业,袁遗出身袁氏,但却和袁绍、袁术尿不到一块,袁遗此人超级勤奋好学,广陵太守张超曾向中郎将朱儁推荐袁遗,称赞袁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哪怕是黑矮的曹操,都赞许袁遗,说是“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可见袁遗好学,是个书呆子。

济北相鲍信,鲍信一开始是何进的手下,和董卓一样得了何进的授意,允许带兵进京城洛阳,可惜的是董卓回了西凉,兵马是现成的,而鲍信跑到外边,手头却没兵,只能在外边招募兵马。鲍信的兵马还没搞齐,何进就崩了。鲍信后来遇到了曹操,被曹操一番忽悠,瞬间变成了曹操的死忠粉,带着刚招募的兵马,匆匆地赶来了虎牢关,想跟董卓对着干。

北海太守孔融,孔融字文举,孔子的二十世孙,孔圣人的后代,从小就相当勤奋好学,文学渊源极深,著名的孔融让梨,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孔融和陈琳一样,都是“建安七子”之一,因建安七子都曾在洛阳居住过,又称为“洛阳七子”。孔融凭借着名声,当上了北海太守,治理北海郡城的时候,只讲文藻,不讲道理,算是一股奇风。

上党太守张杨,张杨字稚叔,张杨同样是被何进所派,派到了并州招兵买马,张杨到了并州,想在丁原的眼皮子底下挖墙角,丁原身为并州刺史,当然不会容忍张杨瞎搞,好在后来丁原被自己的义子吕布反噬,兵败身死,张杨才能冒出了头,在并州招募了好几千兵马,成了一路诸候。

西凉太守马腾,马腾字寿成,马腾的来头可就大了,是大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马腾虽为名将之后,却是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在董卓没入主京城洛阳之前,依附董卓,董卓一走,就强占了西


状态提示:第二五九章 十八路诸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