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宋耻>第四十节 黑云压城
安全,丁进依然没有被剿灭,刘正彦带着三千骑兵一直追击,丁进跟他反复兜圈子,在寿春一带徘徊。黄州、江州、池州这些沿江州县,都有张遇活动。扬州以北还有一个刘忠,头戴毡帽,骑兵众多,到处打家劫舍。

唯一还算平静的,就剩下扬州和真正,已经淮东的通州、泰州等地。因为赵构十万大军坐镇扬州,还是有些用处的,刘光世等人打流寇没有问题。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徐州,金兵出现在徐州的消息日渐增多,而且普通百姓也知道了,市面恐慌,却无处可逃,因为江对面的镇江都被流寇占了,让他们往哪里逃。

官方得到的信息更多,更加准确。李慢侯已经确定,徐州已经被围。金军主力攻占了袭庆府之后,在没遇到阻碍,沿途州县纷纷投降。山东的屠杀已经让军心、民心彻底丧尽了。他们知道,守城不会有援军,而且守不住,最后被屠城,趋利避害,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结果就是金军兵不血刃的快速南下,先派兵奔袭徐州,起先是五百人,很快就增加到了一万人,又完颜宗弼等名将率领。

皇帝那边的消息总算收到了,果然皇帝南迁的打算,被李纲等人拦阻。李慢侯在开封是亲眼见过李纲拦御驾的,这次李纲地位更高,要拦下一个威望大跌的皇帝,更加容易。李纲的阻拦,让皇帝的御驾没来得及出发,就接到了金兵到达徐州的消息,这时候皇帝自己都不敢跑了。

赵家人都十分的看重自己的性命。赵构狂逃最明显,而且受不了任何危险。李慢侯请他尽早过江,却因为张遇在镇江,而迟迟不敢动身。李慢侯护送公主到了扬州,李成当时寇掠宿州、虹县,皇帝立刻就让公主先留在扬州,接着越来越乱,干脆不让公主启程了,直接在扬州建行宫,为皇帝南迁打掩护。

王渊几天后就平定了张遇,这张遇也好死不死的,在黄州劫掠日子过的好好的,哪里避开了抗金前线,远离宋军主力,他却非得南下,又是打江宁又是打镇江的,结果惹了王渊这一群煞星。

或许是太看不起官兵了,在镇江劫掠了足够的物资之后,张遇竟然渡江到了真州。他在水里,别人拿他没办法,上了岸一下子就被堵住了。他攻破了真州,放火烧城后逃窜,被逼到了杨子桥一带,迫于无奈接受诏安。

王渊带兵从镇江返回,进入张遇的大营,告诉张遇,我回来晚了,不然你的脑袋就不属于你了。

张遇接受诏安之后,王渊这次没有杀人,只是将张遇的部下打散,将张遇调走,把他的部下全部发到韩世忠手里,韩世忠镇守淮阳,直面徐州,此时压力很大。

不过有韩世忠在北边,李慢侯还是很放心的,这意味着扬州不需要面对金军主力,最多是一只偏师。李慢侯甚至计划,一旦韩世忠跟金军主力焦灼,他可以冒险支援,没准可以击溃金军主力,那就是比黄天荡提早两年的奇迹了。

李慢侯不是自信的人,他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他做事情总是往坏处想,却用道理逼迫自己去积极做事情。这让他很难升起自己去创造奇迹的心态,韩世忠在历史上的名头,让他觉得配合韩世忠可以创造奇迹。

王渊收复镇江之后,李慢侯再次重提渡江,但这次王渊却不同意了。江南的混乱,让他觉得不安,他告诉赵构,他镇守镇江,确实能保镇江一地安危,可镇江之外呢?康王留在镇江好还是留在扬州好?当然是扬州好,镇江两次失陷,已经残破不堪,扬州虽然混乱,却保持正常。

王渊请求南下平乱,他认为镇江根本不安全,长江未必那么保险,但去了杭州就不一样了,哪里有重江之险,即便金兵过了长江,还有钱塘江呢。

王渊南下了。

赵构不肯走,李慢侯直接去找公主,他希望公主趁着现在局势暂时稳定,赶紧渡江。

两个公主竟然也不肯走,主要是柔福公主不肯走,他哥哥是皇帝,现在生死未卜,她哥哥之前让她在扬州接驾,她不想弃兄南逃。她被哥哥抛弃了一次,却不愿抛弃哥哥。柔福公主不肯走,延庆公主也就不肯走。

所有事情都不顺,让李慢侯心情极坏。他不断推演可能发生的情况,最好的情况,徐州知州王复挡住了金军,韩世忠救援及时,金军撤退,这种可能性不太高,王复一个文官,恐怕很难真正取得军事胜利,韩世忠手里的兵力不足两万,恐怕也无力回天,关键是此时韩世忠这样的名将,手里也没有能跟金军野战的精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武再生也没用;最差的是,金军快速攻陷徐州,接着击退韩世忠,主力兵临扬州城,这种可能性也不太高,但却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一旦金兵南下,赵构肯定要逃跑,他一跑军心立马就散了,因为目前主力都在他手上。十万大军南逃,无数平民逃窜,到时候李慢侯要怎么守这座城?

最让李慢侯生气的是,赵构不跑,也不做事。整天躲在大明寺跟自己的妃子厮混,一群文人整天跟和尚一起讨论禅法,日子过得清闲逍遥,他们真是活在桃花源里的人啊。

不仅仅李慢侯生气,其实这些人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公愤,不仅老百姓不满。军队也不满,军队不满,主要是士兵发不出军饷,而这些文官却天天吟诗作对,浪漫的紧。

这些行为其实也没什么大的过错,只是不合时宜。可他们能做什么?作为李纲的反对派们


状态提示:第四十节 黑云压城--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