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山在此处出现,并非偶然。实则乃是早有预谋。而这几人许是数日前便提前来到此处,故弄玄虚一番来蛊惑洛阳大军。但周德威却是心境通明之辈,刚才一番虚实之间的试探,已了然于心,此时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而眼前这几名身着白衣之人,口口声声称自己来自蓬莱仙山。但蓬莱仙山却在九渊七国之中绵延多年,后唐之上也有朝圣宗庙,已让珈蓝寺逐渐势微。若要论此势力起源,还得从五十余年前说起。
彼时先唐一夕崩塌,晚唐社稷岌岌可危。自古就有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时,便有祸乱世间的妖孽横空出世,晚唐自然也不能幸免。
各地权贵官吏纷纷举兵造访,而世间百姓多无依仗,只能祈求老天垂怜,能躲过这灭顶之灾。但多年供奉的佛教庙宇,也被各方势力悉数清灭,并扬言便是那些僧人妖言惑众,蛊惑众生。
可世人皆知,这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说辞,为的便是再扶“正统”,好握于手中,蛊惑民心。但苦于无法再造信仰,却有多名身着白衣的“仙人”飘然现世,自称来自海外蓬莱,救万民于水火。
一开始,这些人的来历和目的被诸多诟病。但后来随着他们布施医治,确让本已听天由命的百姓生出了一丝希望,而这恰恰也是各地势力所希望看到的。自此,这群来历不明,身份不知,目的不确的白衣人,被各地势力奉为座上宾,逐渐在九渊七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直到今日。
但随着晚唐社稷土崩瓦解,朱温后梁乘势崛起,这群来自蓬莱仙山的白衣人,便如潮水般涌向后梁,并依附其上。朱温自然乐见其成,凭借着这些人的舌灿莲花,便可助他不费吹灰之力,将所辖郡县化为固土,乃是大有助力。
可朱温此人荒淫无道,纵然蓬莱仙山众人多方努力,却是不敌天道轮回。可这世间之事皆是如此,轮回因果,报应不爽,李克用雄才之姿,仅凭沙陀一族便欲重塑先唐繁华。
其实,在诸多百姓心中,也还留念先唐安定繁荣,李克用便借此笼络民心,并将蓬莱仙山归为邪魔外道,一并打压。而朱温此时也将笼络民心抛诸脑后,一心只想将李克用置之死地,却逐渐失去尚未稳固的民心。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朱温逐渐势微,节节败退,而李克用却越战越勇,重将佛家珈蓝寺的普世之怀展现在世人面前。直到李存勖提枪跃马,在高人相助之下一举灭亡后梁,欲奠定万世之基。
随着后梁不过数年的社稷命脉被李存勖一刀斩断,蓬莱仙山之众也散落民间,就此销声匿迹。但不知为何,蓬莱仙山的绝迹却并未换来珈蓝寺的崛起,在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蓬莱仙山却逆势壮大,其民间香火日渐鼎盛,信徒之众,一朝空前。
反观佛家正宗珈蓝寺,却并未有丝毫动作,只是藏于山门之中,似不问世间疾苦,惹来诸多非议。以至于后来山门之下百姓竟不知山中有此寺,只不过后唐国主李存勖建国时便将佛家立为正统,这才让几尽掉入尘埃中的珈蓝寺不至于从世间消失。
而此举也颇被人诟病,李存勖为人隐忍,骁勇善战,却不善驾驭天下大势,事事谋于心,不见于形,唯独对佛家正统甚为推崇,几乎到了狂热的境地。坊间传闻乃是当年一名女子留下的谶语,“有朝一日珈蓝寺名满天下,后唐便能焕发万世荣光。”
可只是为了这一句,想必李存勖也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有阴谋家论之,乃是为清除前朝后梁的诸多影响,兴盛后唐礼仪之邦,佛国之名。而佛家理念也与后唐治国之道不谋而合,这才于理可通。
但还有一种传言,却在各方势力中广为流传。乃是助李存勖登顶九五之人曾言,“得珈蓝寺可定天下”。李存勖彼时对此人言听计从,后来随生出变故,却始终如一。
此人在后唐定都洛阳后便销声匿迹,传言是虽顾闫勋戍边漠北,也有人曾言在九渊其余六国得见其身影,比之蓬莱仙山更为神秘。只是这传言却并未流入民间,故而江湖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从蓬莱仙山入主九渊七国起,珈蓝寺便一再隐忍退让,任由其不断势大。而近年来才传闻有珈蓝寺中僧人批血红袈裟跃下,要与这世间蓬莱仙山之人,论佛理,定乾坤。
只是此时这僧人身在何处,却是不得而知。但蓬莱仙山的野心,却日渐凸显。他们便要将世间信仰尽数收入囊中,让九渊七国的百姓都视蓬莱仙山为头顶三尺的神明。在这纷繁的乱世,此举无异于一场颠覆。若是人人都不能得以温饱,又何来信仰一说呢?
但却就是在这种时候,人人都无温饱可言,反倒是激发了对希望的向往。这些蓬莱仙山的所谓“仙人”,恰恰给了流民百姓希望,让他们的内心归于平静。动荡依旧,但内心可安。
这些不过是当下流民百姓口口相传的过往罢了,蓬莱仙山的传说,也只是存在于口述和典籍之中,真正得见之人,却是寥寥无几。但此时在众人眼前,却实实在在活灵活现地出现了数名身着白衣的“仙人”,个个手持拂尘,仙风道骨,眉宇间眉宇半点人间烟火气。
周德威心念急转直下,不觉开始紧张起来。这些白衣人口口声声说着要相助于他,未尝不是一种互相帮助。周德威此去龙首郡,已然抱有必胜之心,而蓬莱仙山之人,想必能够提供不小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