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第二十九章 妙手回春朱厚照(二)

当一个民族团结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时,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极其可怕的。我们通常把它称为“众志成城”,没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的力量,的确可以筑起一座城,一座坚不可破的高城。

有钱的捐钱,有物资的捐物资,有粮食的捐粮食,物资够了的提供人手,百姓则乖乖呆在家中听从官府安排,不给官府添乱,病人们自此也不再惊慌,耐心等候宫中来的太医对自己进行医治。

是啊,连皇帝都亲自来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连皇帝都不怕死来到我们这个人间炼狱,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连皇帝都敢来了,那必定是御医有了治疗天花的方法,既然有了治疗方法,那我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一夜之间,街上再也没有随处可见充满绝望的流民,再也没有到处求救人人避之不及的天花患者,空气中再也没有弥漫着绝望和死亡的气息,取而代之的是希望和生机。

一夜之间,善棚搭建起来了,耐心的老妇正在熬着粥,向来吝啬的家主特地嘱咐其煮粥的时候多放一些米,再加一些油水进去,让人们吃饱。一夜之间,百姓互助小组也成立了,大家围坐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聊了起来,邻里关系从未如此和睦。一夜之间,本来坐以待毙的患者们被成群结队的送往了临时的住所,在这里有比自己家里还要干净的环境,有人给他们提供食物,有人会时不时来问问他们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然后再上报给太医。他们也不再惊慌,有说有笑的聊起了当今陛下是何等的圣明,何等的爱民如子。

整座湖广城都在等待太阳的升起,都在等待黎明的到来。因为一旦天亮了,就代表着救治开始了,也代表着这该死的天花,终于要结束了。

……

第二天,朱厚照早早的就起了床,在布政使江若琉的带领下,朱厚照和他的医疗队伍朝着专门收容患者的“回春堂”进发。

到了门口,一众亲卫坚决不让朱厚照进去,前来的湖广大小官员也一致堵在了门口,告诫朱厚照“君子不立于垂堂之下”,“回春堂”内的患者们更是哀求着朱厚照千万不要以身犯险,若是朱厚照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就算被治愈了心中也会永远不得安宁。

无奈之下,朱厚照只好答应了众人的请求,转而到了一处离“回春堂”不远的宅子里远程指导工作,开始了“线上教学”。

“你们进去以后先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病人冷静下来可以对你们工作的开展提供很大的配合和帮助。跟病人说明情况后,就从病人身上取下痘痂,一个人大概取痘痂20-30粒即可,过程可能会有些许疼痛,注意安抚病人,告诉病人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生理反应。将痘痂搜集完了你们也就出来吧,一定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朕就在这等着你们平安归来。”吩咐完后,朱厚照有些悔恨自己没有早成立“大明精工”,不然要是有手套和口罩提供的屏障,这群“一线工作者们”也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免受那天花病毒的威胁了。

看着听完自己吩咐的太医推开了“回春堂”的大门,朱厚照对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发自心底的透露出了敬佩和感激,敬佩他们不畏天花,一心救人,也感谢他们为大明的和谐安稳,为自己的黎明百姓带来了生的希望。

坐在屋内的朱厚照也不想就这样闲坐于此,便打算出门去转一转,看看善棚的工作情况开展的如何,吩咐一个亲卫在此等候消息,一旦御医们采集完了痘痂就立刻来寻自己,不要耽误了救治的时间。

交代完以后,就带着其余的亲卫上街转了起来。察访了几条街道以后,朱厚照发现每条街道的正中都已经搭建起了善棚,根据朱厚照的吩咐,熬好粥以后会交由专门的差役挨家挨户地给百姓们送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量人群涌入街头造成混乱,甚至增加天花传播的几率。

朱厚照随机选择了一处善棚,走过去拿起一支筷子插到了粥中,发现筷子过了十多秒钟仍然屹立不倒,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粥厚插筷”,是衡量古代赈灾标准的元素之一。这里说的“倒下”也并不是说筷子倒了,而是指不浮在水面上。能达到这个标准,百姓们也就不至于饿肚子了,旁边还搭配有咸菜,朱厚照更加满意了。竟然走上前去自己也盛了一小碗,配着咸菜吃了起来。有几分小时候在乡下的感觉,让人有些回味和怀念。

当今天子当街吃粥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湖广城内的大小官员再也不敢在这个关头上躲在家里锦衣玉食了,一时间纷纷厉行节俭。这可能就是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吧。

……

再说那华家,不知道是良心发现了还是怎的,竟然再也没有提出要收治病人的说法,最近几日都闭门不出,还派人送去了一千两银子募捐。

朱厚照得知了消息,也懒得理他,当下应该全力以救治百姓为重,至于有没有罪,那是疫情结束后的事情了。

约莫过了两个多小时,前去采集痘痂的御医回来了,朱厚照收到消息以后立马赶回了宅中。

“辛苦了。”简单明了的三个字,传达出了对这群“战友”的关心和担忧。

众人将采集的痘痂按30粒一个的规格放入小碟中,随后按照朱厚照的指示加入净水混合,搅拌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妙手回春朱厚照(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