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年,7月31日,鲸海。
“哈哈,全帆左转二,左满舵我来”
技术验证船e004上,舰长金庭兴奋地从舵手手上夺过舵轮,逆时针一连转了好几圈。
在舵轮、前桅海翼帆和后桅向右后方伸出的一面弧形帆的共同作用下,e004轻灵地向西南方转了个向,在突然出现的一阵北风之中骤然加速。
“9,10,111213节哈哈这船才够劲嘛”
金庭看着船速表上不断升高的指针,兴奋地叫喊了起来。在他身后,除了紧紧跟着的另一艘技术验证船e005,参加鲑鱼杯的其它船只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了。
这两艘技术验证船,船身修长,艏部如锋利的尖刀一样向前高高伸出,甲板上再无其它建筑,从头到尾都是一道流畅的弧线,正是东海造船业历年来积累的各项技术的结晶,在“快”这一点上达到极致的新船型,也就是全新升级换代的新星级
正如梁恩之前所猜想的,想在速度上取得突破,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阻碍,只是钱的问题。这两艘技术验证船的高速,实际上就全是钱堆出来的。
e004的水线宽只有6米,长度却高达30米,使用了一整根阴干了五年的柞木作为龙骨主体,而且由于艏部做成了尖锐的劈削状,在加工上对龙骨的要求更高、损耗更多。同样一根龙骨,几乎都能用来做一艘五百吨的顺风级了,而现在做成新星级,标准排水量却只有二百吨出头,浪费是惊人的。
更可怕是,它的船底是用铜皮覆盖的
到现在为止,东海海军的远洋舰队已经圆满完成了两次海外航行。根据这两次经验,整个南洋和西洋能在武力上对他们造成威胁的势力几乎没有,他们所面对的最大的敌人,一是变幻莫测的大海,二是无处不在的疟疾,三就是海中浮游生物对船底的腐蚀了。
去年,韩松等人率领的第一次远洋舰队回航后,阔马造船厂的工人们在清理船底时,见到船只从热带海域带回来的在船板中歪歪扭扭白白长长的船蛆,不少人都恶心地吐了出来。他们回航时比出发时用时更长,有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这些浮游生物寄生在船底,严重拖慢了船速。这样的潜在威胁,无疑大大缩短了船只在海外的行动时间,削弱了东海商社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所以海洋部痛定思痛,决定启用下一代船底防腐技术,也就是给船包铜皮。
包铜皮,也是一种在历史上的风帆时代被验证行之有效的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把铜碾成薄而大的铜皮,然后固定在船底上。这样,一来浮游生物失去了木头凭依物,就难以寄生了,二来铜在水中会缓慢释放出铜离子,这本身就是有毒的,会更有效地杜绝寄生。包覆了铜皮的船只,就可以在热带海域一待好几年而不用担心寄生问题了。这不但省了心,还增强了海外战略灵活度能在外面待得时间久了,对修船厂的需求就少了。
同时它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铜表面比木材光滑得多,可以大大减少船体在水中的摩擦阻力。而低速条件下,摩擦阻力是船体在水中阻力的最大来源10节以下,摩擦阻力占比80,因此包覆铜皮还有利于船体速度的提升。这也是新星级能达到如此高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铜皮唯一的问题就是昂贵了,毕竟铜就是钱啊整艘船报价4500元,比旧星火级几乎高了两倍,其中光铜皮的费用就有500。但是,考虑到减少的维护费用和延长的船只寿命,以及更大的战略价值,似乎也不怎么贵了。等到在这两艘船上实验成功,就该回头给几艘烈焰级包上了。这在技术上倒是难度不大,毕竟铜皮就算用手工都能敲出来,更别说已经打了那么多年钢甲的工业部了。在历史上,限制铜皮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当时的人不知道电化学效应,用铁钉去固定铜皮,结果在海水中铁钉很快锈蚀,铜皮脱落,后来改用铜钉就没什么问题了。
长龙骨、尖艏、包铜皮,这三个极费钱的特征,极大的改善了新星级的水下阻力。在10节以前占主导的摩擦阻力因铜皮而大减,之后兴波阻力开始上升,但尖艏部又克服了这一点,使得航速在风向适宜的时候可以轻松达到12节,有时可以增加到13节但也到此为止了。
到达这个速度之后,由于艏部兴波不能及时扩散,形成了波障与飞机会面临的音障是同一个道理,阻力会陡然大增,不是风帆这点动力能克服的。这个波障速度与艏部或整个船体形状或别的什么都没关系,只与船长有关系。船越长,能达到的极限速度越高,所以新星级才会拼着成本把船身做到30米这么长但还是不够长,后世的飞剪船能达到16节的高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长度达到了50米乃至更长。
但是考虑到成本等各种因素,有更长的龙骨拿去做成烈焰级显然更好,所以最后星火级还是停留在了这个长度上。
周正茂也曾经试着将它做得更窄看能不能超越波障。比如说之前的e003就是一艘长宽比达到了6:1的实验船,船长同样是27米,而宽度却连五米都不到,但它的极限速度却并未有任何提升,反而操纵性和稳定性下降了。所以e004又回归了更成熟的设计,长宽比等于5:1,e005还要更宽些,但现在看来速度也更慢,e004应该就是最终定型的款式了。
新星级仍然是双桅首斜桅布局。首斜桅用了传统的三角帆,前桅也是传统的高而瘦的海翼帆,可以在大多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