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就比副食店那些工业流水线的产品,恨不得跑糖漏油的陈货强太多了。
再加上罗师傅按宁卫民的要求,材料都用顶好的。
不用糖,只用蜜,该用核桃用核桃,该用榛仁儿用榛仁儿,该用苏子的用苏子。
绝不拿普通的花生、瓜子、芝麻对付。
果料也不用那全白糖渣滓的的平民“果脯”。
而是用“坛宫”的自制糊条、烘干的纯果脯、干桂圆,和真正的蜜渍蜜饯、蜜桂花。
就连萨其玛的选料和制作也是一丝不苟按照过去正宗满族饽饽做法。
材料用黄米面,而且是加了奶酥油的,还要用蜜拌匀。
绝非如今京城仅存的那种南货铺的做法,用素油、素面、染红了白糖制作的廉价品。
可想而知,这样真材实料的饽饽,味儿有多么的醇厚,吃起来意犹未尽啊。
那满嘴余香的口感,丝毫也不弱于西式糕点,能不受到欢迎吗?
别说没有客人认为贵了,反倒不少客人还认为物有所值,专门跑回来再买的,没了还要预定。
甚至不少人因为要买罗师傅的饽饽,还回来顺便再吃一顿饭的呢。
最后弄得就连宁卫民想送人,搞交际的份额。
都得仔细统计好数量,交给罗师傅,才能专门给他留出来呢。
总之,坛宫的业绩就是这么一日赛过一日,靠着各部门的努力,相辅相成的提高的。
不知不觉中,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上座率居然恢复到七成了。
最神奇的是,净利居然赶上了满座的时候。
淡季居然能够不淡,利润率还猛涨,这可是把宁卫民乐坏了。
钱不钱的无所谓,这种做到旁人做不到的成就感难得啊。
他不禁由衷的感慨啊,国学真是太管用了。
仅仅从“和”字的字形来看,一个“禾”,一个“口”,就能把商业道理表述的明明白白。
人有饭吃,就能和平共处。
也是说,只要能做到好处均沾,人人受益,那大家就能劲儿往一处使,做成更大的事儿。
这个“和”字,不但能解决餐饮业难以克服的偷拿现象,还能创造新的商机,真是妙用无穷啊。
所以说嘛,老外傻就傻在相信“零和游戏”上了。
总认为别人好了,自己就得倒霉,永远追求赢家通吃。
可你就是再牛x,那也不能不让别人活啊。
结果这危机,那危机,永远都没有踏实日子可过。
其实狗屁的危机,他们问题就赖他们自己野蛮贪婪。
只要把这个“和”字儿悟透,也就没危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