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垂花门是建筑在青石板台阶上,台阶有sān_jí,这个地基造价就不低。
而且垂花门两侧还有左右对称的茂盛花树,显得十分庄重典雅。
其次,这个垂花门的顶部是分两重的。
门外部分的顶部是清水脊,而门内是卷棚顶。
两个顶勾连在一起的交汇处,还有天沟。
这种特殊的设计,能让垂花门所承接的雨水,有一半可以从天沟的两侧流出。
即便下大雨,房檐前也不会形成雨幕。
是既方便人员进出,又减少了雨水对垂花门的侵蚀。
最后,走入垂花门,还会发现两侧连接着好看又实用的抄手游廊。
这东西是一种敞开式的长廊,属于大户人家内宅必不可少的辅助建筑。
绝妙的地方在于,通过抄手游廊,人们可以很方便的进出每一座房间。
尤其是下雨和下雪的时候,一点不妨碍人们随意走动。
而且抄手游廊还是一种很好的室外休息场所,内有彩画,设有坐栏,还可以挂鸟笼。
如在屋子里待厌烦了,大可以在坐栏上小憩,欣赏园内的风景。
宁卫民从外面看这道垂花门,感觉犹如一座华丽的砖木结构门楼。
而走到内院往外看这道垂花门,又觉得像一座华丽的方正亭子。
尤其是对这抄手游廊,他更是喜欢的要命。
记忆里诸多影视剧的场面,让他很容易想象出旧日的皇亲国戚,是如何在这个廊子里闲逛、休息、逗鸟儿玩乐的。
又是如何靠着柱子坐在廊下,面对院子中那两棵西府海棠树伤春悲秋,吟诗作对的。
在过去不知多少个春天里,院中绿荫的枝叶中粉红色的海棠花。
就是如他眼前这样形似薄云,端庄雅静,满院馨香……
只是让非常遗憾的是,这垂花门和游廊的硬伤也不小啊。
比方说,在垂花门的功能性结构上,本应该是有两道门的。
向外院一侧的两根柱子间安着第一道门。
这道门比较厚重,在过去,只有白天才会开启供人通行。
到了夜间就关闭了,外院的人是进不来的。
另外在垂花门内侧的两根柱子间,会设第二道门。
这道门比较轻薄,被称为“屏门”。
门扇则一般是四扇门,上贴斗方。
搁过去,屏门一般是关闭着的,起到了内院影壁的作用。
往往只有当内院有重大活动,比如婚丧嫁娶,屏门才打开。
平日里,内院的人想出门,一般是通过屏门两侧的旁门,或者通过垂花门两侧抄手游廊进入外院。
但宁卫民却发现,如今这道屏门已经没了,显然是为了方便大家出入给拆掉了。
另外就是对于垂花门来说,很关键的垂花头也没了。
要知道,这道门之所以叫垂花门,那是因为这垂花门的门檐柱不落地,是悬在空中的。
檐柱头雕成花瓣形或者莲花形,就像垂下的花朵,具有很强的美化装饰作用。
可宁卫民看到的垂花门,只剩下两个方柱头,显得突兀又单调,已经名不符实了。
破损最严重的就是抄手游廊,毕竟是木结构的东西,许多地方年久失修,都朽坏了。
廊下和回廊墙壁上的彩画更是得到了近似于完全的破坏。
那些露出的原木色,以及斑驳的底灰让这个本应该很体面的游廊,对照着园内两棵花团锦簇的海棠,显得如同破落户一样的惨淡。
为此,宁卫民是越看越心疼啊。
他情知不同年代建造的四合院,青砖、蓝瓦、木构件,屋檐的花纹、砖雕的样式都不一样,
所以为了尽量能恢复原貌,他忍不住开口相询。
想从老太太娘俩口中,知道这垂花门过去的柱头是什么样子的。
屏门又是什么样的,彩画的内容都有什么。
这母女二人只好苦苦回忆,凭各自的记忆回答。
但她们说出的答案偏偏还有较大的差距。
当妈的说闺女过去太小,记错了。
当闺女的也说妈妈岁数大了,整岔了。
宁卫民自然也犯了晕乎,不知道该信谁的话好了。
最后还是吕所长印证了老太太的记忆是正确。
但可惜这种古建的活儿,房管所的工人还干不了。
所能做的修缮和翻建简单而粗暴,仅仅是维持主结构的安全性罢了。
不过,吕所长也因此记起了另一件事,倒是件很让宁卫民感到惊喜的好事。
那就是一进院,影壁前门的过道里,还藏着《二十四孝》的砖雕呢。
如果宁卫民喜欢这些装饰的话,那只要小心去掉那层灰,应该就能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