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年底,陆三又陆续来了苏家好几次,每次都带来巨额的订单。
苏永寿不得不再请了十几个媳妇婆子过来帮忙。
苏家人除了福宝,所有人都忙成了陀螺。
忙忙碌碌中,已经到了年底,苏家人总算是可以歇一口气了。
就在离过年还有两天的时候,在外面念书的五郎和苏永喜终于回来了。
五郎和苏永喜坐着牛车回来的,到家门口的时候,两人就看到一个穿着粉裙子,胖乎乎的小女娃站在门口。
小女娃皮肤瓷白如玉,乌溜溜的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脸蛋,精致得像是年画上的娃娃。
小女娃正抱着一块糕点在啃,看到牛车上下来两个少年,大眼睛看着他们。
五郎一下子就认出了福宝,蹭一下窜过去把福宝抱起来,“福宝!”
福宝被个陌生人抱住,先是愣了下,正要挣扎的时候,恍然想起来,这个少年不正是自己的亲哥,五郎?
“五哥?”福宝迟疑地叫了一句。
“福宝,你,你竟然记得哥哥!”
五郎听到以妹妹的叫声,激动地差点要流泪,然后死死将福宝抱住。
五郎早就知道福宝醒来,智力恢复正常的事情。
但是因为学业繁忙,请不到假回来。
“我是五哥!我就是五哥!福宝,再叫一声五哥!”
福宝甜甜地喊了一声,“五哥!”
“好好好!好妹妹!”
“小福宝!”苏永喜走过来,含笑看着福宝。
五郎把福宝放下来,对福宝介绍,“妹妹,这是五叔。”
福宝乖乖地喊人。
“真乖!”苏永喜摸摸福宝的小脑袋。
苏永喜虽然常年在外面念书,但是对福宝这个小侄女也是很疼爱,每次回来都会为她带点礼物。
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
正房。
五郎、苏永喜坐在苏老爷子的对面,两人正在讲述着这段时间来他们的经历。
五郎原本是在县城念书,但是有次他先生的一个好友过来拜访,然后看到五郎聪明伶俐,便有意收五郎为徒弟。
五郎先生的那个好友是当代大儒吴青云,还是府城鼎鼎有名的巨鹿书院的先生。
五郎的先生不忍心耽误弟子的前程,便忍痛割爱,极力劝说五郎去巨鹿书院。
之后,五郎便跟吴青云去了府城的巨鹿书院。
至于苏永喜,早几年就考到了府城的巨鹿书院,一直在那里念书,并且明年要参加科举考试了。
苏老爷子听着小儿子和孙子的那些话,连连点头。
“你们都是好样的!很好!你们去书院里,就认真读书,别的不用想那么多。我们家里不需要你们挂念。哦,对了,我们家前段时间去镇上卖糖炒粟子,后来还卖了腊肠……”
苏老爷子也将家里的情况跟两人说了一遍。
苏老爷子可不认为,读书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相反,他觉得既然是读书人,那必然就要懂得一些人情事故,懂得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每次五郎和苏永喜回来,苏老爷子便会拉着他们聊天,每次都要聊上好长一段时间,将家里发生的事情、村子里发生的事情,甚至于连县城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告诉了他们,还跟讨论起这些事情。
福宝窝在苏老爷子的怀里,一边啃着一块糕点,一边听着他们的议论,还时不时点几下头。
五郎见状,笑道,“福宝,你听得懂我们说的?”
福宝骄傲道,“我当然听得懂啊!五哥,那个糖炒栗子最开始是我炒的!还有腊肠的生意,也是我借钱给家里,他们才有钱买下那个方子!”
五郎不解地看着苏老爷子。
苏老爷子便将这段时间福宝做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五郎笑道,“我们的福宝真厉害!”
福宝将小胸膛挺得更直了,眼睛亮晶晶的。
从正房出来之后,五郎和苏永喜两人在家里转了一圈。
他们发现,自从福宝不傻了之后,家里的变化太大了,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
年28,苏家人赶了马车去镇上买了几大车的年货;
年29,苏家人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
年30,家人忙着炸丸子、炸年糕、包饺子……
鞭炮声声,年味浓郁,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吃年夜饭之前,福宝把三郎、四郎、六郎、七郎和八郎叫过来,开了今年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是在厅堂里召开的,福宝坐在首位,小身板挺得笔直,小圆脸非常严肃,旁边还放了一张纸和一支笔。
三郎几人也端坐在椅子上,一脸严肃。
那煞有介事的样子,仿佛正在干什么大事情。
苏永喜、大郎和五郎刚刚从房间里出来,见到福宝几个端坐着不知道在干什么,都有些好奇。
五郎奇怪地问道,“大哥,福宝他们在干什么?”
大郎好笑道,“这几个小家伙可有意思了,前段时间他们说要一起做生意,几个小家伙还真的有模有样地做起了生意……”
大郎将福宝几个做生意的事情说了出来,五郎和苏永喜都挺惊讶的,同时又觉得有些好笑。
这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生意?
当然,苏永喜和五郎都以为这是福宝几个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没有多在意。
大郎却对福宝他们开会很感兴趣,朝八郎和苏永喜比了个“嘘”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