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得到鞑靼蝗灾的消息再快马传入朝中,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这个时候,说不准蝗虫已经飞到大夏了,只是地方的奏报还没到而已。
也就是说,留给大夏朝廷应急的时间并不多。
经过几日的讨论,皇帝最终同意让太子亲赴北方抗蝗救灾。
历朝历代,无论皇帝还是百姓,都可以说是谈蝗色变。而蝗灾与其他天灾不同,几千年来从未断绝,也无从防范。蝗灾密的时候两三年一次,疏的时候七八年十来年一次,但每一次飞蝗过境都是寸草不留,带给国家和百姓的损失无可估量。
现在才五月,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如果飞蝗来得慢一点,麦子应该能收到仓里。可是蜀黍(高粱)还没到成熟期,飞蝗一来,今年的收成就算完了。另外,北方种植较广的粟(小米)要到六月才能收获,也不知道是否来得及。
早在刚刚得到消息的时候,朝廷就用八百里加急传令各地府衙做好抗蝗救灾的准备。粮食勉强能收的就收了,哪怕是产量低一些,也比让蝗虫祸害了强啊!
这两日,太子召集门下幕僚和朝中精于农事的大臣一起探讨治蝗措施,特意让杜嘉麟也在一边旁听。杜嘉麟自然要带上凤舞一起去。
凤舞听了各位大人的话,心中稍安,至少大夏朝是上下一致赞成抗蝗的。而在她前世的古代,人们愚昧,认为蝗灾是上天对人的惩罚,无可抗拒,也不能抗拒,因此将这种虫子称为蝗虫。蝗虫甚至还有蝗神之称,很多地区民间还有蝗虫奶奶庙,是实实在在的“灾仙”。
对于治蝗,大夏的百姓已经总结出一些经验了,但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只是,治总比不治的好。至少能适当阻止蝗灾的规模。
大夏朝上一次蝗灾在八年前,杜嘉瑾曾跟随当时治蝗的钦差去过灾区,也有一些经验。但是只要一想到那几乎是遮天蔽日一般的飞蝗,杜嘉瑾的心情就很沉重。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他始终没有自信能将这些该死的蝗虫消灭。
凤舞等他们讨论完一个个都离开了,才走过去对杜嘉瑾道:“太子殿下,小舞刚才听大人们说,可以将鸡鸭赶到田里去吃蝗虫?”
杜嘉瑾淡然含笑道:“是啊,可惜鸡鸭太少了,蝗虫却那么多。小舞你没见过,飞蝗来的时候,遮天蔽日一般,密密麻麻的……算了,不说了,免得吓到你。”说着,他摸摸凤舞的头,带着几分疲惫道,“今天本不该让你来的,你还这么小……好了,回去休息吧,别多想,知道吗?”
凤舞摇摇头道:“小舞不怕!不就是虫子吗?鸡鸭不多,可以从其他地方送过去吗?可以现在孵笑小鸭子吗?还有,山上那么多鸟,怎么不去吃这些虫子呢?对了,听说田鸡也喜欢吃虫子,它们吃蝗虫吗?”
杜嘉麟在一边好奇地问道:“田鸡是什么?”
凤舞回头给他解释道:“田鸡就是蛙、就是蛤蟆啊!九殿下你没有抓过吗?”
“哦,”杜嘉麟一副恍然的神情。他自然是在荷塘里见过蛤蟆的,但是还真没有抓过。“抓蛤竺玩儿吗?”
凤舞笑道:“蛤蟆又叫田鸡,很好吃!”
杜嘉瑾看着凤舞,原本疲惫的双眸已经变得晶亮,闪动着浓浓的喜悦。
是啊!他怎么忘了,百姓现有的鸡鸭不多,可以让他们赶紧孵笑孵鸭子啊,就算不能送去北方抗蝗,但如果蝗灾蔓延,这也是治蝗措施之一。鸭子二十多天就能孵化出来,一个月就能长到半斤,每天就可以吃很多蝗虫了。即便鸡鸭不好长途运输,但蛤蟆他幼时也抓过,似乎很好养活……
还有,小舞说的,大山中那么多的鸟,这可是蝗虫的天敌。可问题是,如何将大山中的鸟引到灾区去。小舞,有这个能力吗?
“对了,太子殿下,小舞听人说过,灾荒的时候,百姓连草根树皮甚至泥土都吃,为什么他们不吃蝗虫呢?小舞也抓过虫子吃,味道很好呢!太子殿下您不是说蝗灾的时候蝗虫很多,遮天蔽日一般吗?如果能像捕鱼一样,一网撒下去,就网回来一大包蝗虫,那该多好啊!等晒干了,可以喂鸡鸭,可以烧了吃,还可以留着冬天吃呢!对了,很多虫子晚上总喜欢扑灯,不知道蝗虫会不会扑火?”
杜嘉麟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凤舞,心中好生自豪。他的小舞好聪明!
杜嘉瑾面上的笑容越来越大,他忽然起身,抱着凤舞飞了一圈儿,而后将她抱在怀中,欢喜道:“小舞,你真是太子哥哥的福星!”
杜嘉麟见太子哥哥又抱小舞,不大高兴地拉着他的衣袖道:“太子哥哥,你怎么又抱小舞?小舞大了,不用人抱了!”
这小子,年纪不大,醋劲倒是不小。杜嘉瑾看着杜嘉麟那气鼓鼓的腮帮子,好笑地将凤舞放下来,笑言:“是,是,是,太子哥哥错了。小舞虽然还小,但到底是女孩子,太子哥哥以后一定注意!”
凤舞很想趁机提一提自己要跟九殿下分房睡的事情,不想杜嘉瑾又吩咐杜嘉麟道:“小九去将今天我们商议的治蝗措施整理一下,一条一条记下来,等会儿给我看。”
“哦!”杜嘉麟看了看凤舞,正要拉着她一起去写字,不想杜嘉瑾又道:“小九你自己去吧,我问问小舞捉田鸡的事。”
杜嘉麟立即回头道:“我也想听!”
杜嘉瑾一脸严肃道:“你想知道什么,等会儿回去让小舞再跟你说一遍好了。太子哥哥这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