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明末之再造天朝>214.真假清军
底下士兵几乎都有家丁的标准。看看那些士兵身上的装备,我敢保证在大明绝对找不出第二家来。”站在沈志祥身边的是沈志祥的副将沈福,沈家的老人,是沈世魁特意安排在沈志祥身边辅佐他的,也是一位老将。

“谁让人家有钱呢,要我说与其花这个钱还不如多招些人马,这兵马起码可以翻一番,那里用得着这么小心谨慎。”沈志祥也想练一支精兵,可惜手头太紧,东扯西拉也只拼凑出了一万五的人马,其中真正的精锐就是现在手头上的五千士兵。

就这,他沈志祥在京师周边也排得上号了。要知道如今大明的将军们就没有不吃空饷、喝兵血的,像沈志祥这样实打实的有一万五千兵马的确实少见,如果将黄济也算成他的部下,那就更加不得了了。为此沈志祥不但将朝廷发给的钱粮都用了进去,甚至还用自己做生意赚来的钱贴补了不少。

沈志祥能有这样的觉悟还是受了鲁若麟的刺激,加上沈世魁的东江军曾经受到过的遭遇,使得沈志祥明白再多的钱财也没有手上握有一支强军来得重要。

这五千精锐士兵沈志祥也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的,他们的待遇、装备在明军中都绝对排得上号。沈志祥通过金州军的关系在济州岛买来了铠甲、弓弩、火枪,甚至连弩炮都装备了一些,可谓山寨版的金州军了。

在训练上沈志祥同样没有放松,安排的是东江军中最会练兵的将领专门来训练,而且日日操练很少停歇,这样练出来的精兵自然比他手上的其他士兵强了一大截。

他原以为自己手上的精兵比起金州军来已经没有逊色多少了,但是今天观看了金州军与鞑子对峙的场景后,他明白自己的手下还是远远不如金州军强大。所以心里还是有点难受,说话明显带点酸味。

“金州军治下能有多少人?虽然鲁总兵不缺钱,但是这士兵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总要底下有百姓才能招兵吧。鲁总兵玩命的从天津往济州岛运人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缺人。所以鲁总兵恨不得将手底下的士兵武装到牙齿,实在是因为损失不起啊。而大人您则不一样,要是钱粮充足,想要招兵,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实在没有必要像鲁大人那样养。”沈福也是人老成精,看问题还是要透彻一点。

“有道理。有这五千的精锐已经足够我站稳脚跟了,再多我也养不起。你说这鲁大人也不缺钱粮,干嘛非要死追着岳托打?俗话说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这鞑子入关不就是来抢东西的吗?咱们跑过去抢他们的东西,可不得跟我们玩命。再说了即使想要招募百姓,这京师地界现在多的是难民,有必要非要死磕岳托抢他手上的俘虏吗?”沈志祥虽然愿意跟鲁若麟一起出来打鞑子,混点战功,但是这样死命的追着鞑子跑,生怕鞑子出关了还是让他有些不解。

要是想要功劳,只要保持与鞑子若即若离的距离,礼送鞑子出关,朝廷最后一样得捏着鼻子认金州军的功劳,毕竟敢出来野战已经很难得了,何况是将鞑子“赶”出去了。

但是鲁若麟明显不想平安的送岳托出关,而是真心想要跟岳托干一场。这几天虽然有雪橇坐,但是一路的急行军仍然让沈志祥他们苦不堪言,不但民夫们在咬牙坚持,天津军同样是如此。只有金州军像没事人一样,状态依然很好,让沈志祥愈发看清了自己的手下与金州军的差距。

长途行军一直是金州军的必备训练科目,长期锻炼下来,忍耐力自然不是天津军和民夫们可以比的。何况此行还有大量的雪橇帮忙携带辎重,已经比平时轻松很多了,所以士兵们并没有觉得辛苦。

这样的行进速度让沈志祥明白,鲁若麟真的不是在做样子,而是确实想要与岳托干一场。

“大人,你发现没有,最近想要从天津大规模运人已经越来越困难了,朝廷里有很多官员已经发话最好禁止往济州岛输送人口,看来朝廷也觉得这样放任不管是要出大问题的。如果不是鲁大人归顺了朝廷,只怕再想像以前一样往外送人就很难了。”沈福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沈志祥分析道。

沈福能够被沈世魁派到沈志祥身边,除了打仗是把好手,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指导沈志祥,让他少走弯路。

“有道理啊。”沈志祥看着沈福,让他继续说。

“鲁大人归顺时与朝廷肯定是讲过条件的,不管条件是什么,让朝廷同意向金州军移民肯定是重要的一条,否则金州军也不会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不过虽然金州军归顺了,但终究不是朝廷自己养出来的兵马,防备之心肯定是有的。即使是放开了让金州军移民,肯定有一些附加的条件。”

“江南是朝廷钱粮重地,朝廷不会同意从那里移民,当地的大户们也不会答应。京畿之地被鞑子肆掠了几次,本就人口损失惨重,再往外迁,堂堂大明京师,变成人烟荒芜之地,朝廷的脸上也不好看。唯一可能的就是中原之地,那里流民遍地,叛乱迭起,将那些流民迁移出去海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和威胁,只是这样的话对金州军来说花费的时间和钱粮就要高得多了。”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朝廷不让金州军从京畿之地移民,但是从鞑子手里抢回来的呢?这可是金州军的战利品,金州军想要将他们运走应该可以理直气壮了吧。这可是三十万青壮,哪怕是救出来一半,金州军刚拿下的辽南就不会那么缺


状态提示:214.真假清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