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毫不客气的给陈新甲回信,直接要走了一千枚首级的分配权限,还有几个需要加到捷报里的官员名单。这些首级拿出去是巨大的人情,可以大大的稳固杨嗣昌在朝廷中的地位,拉拢大批的盟友。
在京师里有资格可以与杨嗣昌进行交易的只有朝中的大佬或者某个派系的领袖,一般人根本就进不了他的门。
除了这个暗箱操作的功劳交易,京师里另一个热门的话题就是朝廷即将拟定的惩处名单,很多地方大员、实权武将都在这个名单里面。
而且因为这次损失空前,一度连册封的亲王都被清军俘虏,崇祯的怒火格外的强烈,处罚的力度会空前严酷,很多人只怕人头不保。
种种原因之下,朝廷里的御史言官们上蹿下跳格外活跃,各种弹劾的奏章堆积如山。其中尚在返京途中的卢象升就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大有成为背锅侠的趋势。
这些弹劾卢象升的奏章无非都是指责他作战不力,坐视多尔衮肆掠地方;见死不救,致使友军被清军击溃;贪生怕死,放任清军北归。
总之这次朝廷损失这么惨重,卢象升要负主要的责任,甚至大有不杀无以谢天下的架势。
对卢象升的攻击除了百官推卸责任,想要找个人背锅之外,朝中大佬们的推波助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卢象升与朝中大佬们关系不睦众所周知,又正好位置足够高,用来给崇祯出气再合适不过了。
逃回京师的高起潜为了推卸战败的责任,更是将所有的黑锅都甩到卢象升身上。在崇祯面前将卢象升描绘成了一个拥兵自重、公报私仇、见死不救的卑鄙小人,自己以及关宁军都成了被卢象升陷害的牺牲品。
面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高起潜,崇祯也是非常气愤。
论到崇祯对两人的信任度,高起潜无疑比卢象升高得多。何况崇祯将总督天下兵马的权利交给卢象升,卢象升却并没有完成抵御清军的任务,本来就深负他的期望,所以当即就下旨斥责卢象升,让他上书自辩。
至于卢象升手上兵力不足、权利不够的问题,崇祯根本就没有给予考虑。面对一片狼藉的大明京师,崇祯也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化解他身上的压力。很不幸,卢象升和刘宇亮这一文一武都是他在心底里选定的目标。
原本卢象升还是朝廷的一块遮羞布,现在有了更加耀眼的陈新甲,这块遮羞布瞬间就变成了一块用旧了的抹布,直接被朝廷上下抛弃了。
斥责的圣旨下达到卢象升军营里的时候,引起了轩然大波。
将士们血战了这么多时日,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是他们如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不但众将的脸色阴沉得了可怕,连随军王公公的脸都是黑的,卢象升更是像老了十几岁一样。
“罪臣卢象升领旨谢恩。”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卢象升依然恭恭敬敬的领了圣旨,一点怨气都没有的样子。
黄济则激烈得多,也更加肆无忌惮:“凭什么说老子们有罪?老子们浴血杀敌还杀出罪来了!到底是谁在冤枉我们?”
“放肆!大胆!这是圣上的旨意,朝廷的决断,尔等这些粗鄙武夫敢抗旨不成?不怕被诛灭九族吗?”传旨太监明显是个孤陋寡闻的,不知道黄济对抗旨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黄济听了传旨公公的话,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更加气愤,大踏步的朝着传旨太监走了几步,张口就说道:“抗旨又怎么了?老子还要带兵去京城讨个公道呢!”
护卫传旨太监的锦衣卫们见此情况“噌”的拔出腰间的绣春刀,直指黄济。
还没有等在场众人反应过来,黄济和孙什的手下毫不犹豫的拔出了战刀,一时之间剑拔弩张。
“你们想要造反吗?不怕诛灭九族吗?”传旨太监吓得高声尖叫道。
卢象升才愣神了一会,事情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对着黄济阴沉着脸喝道:“收兵!退下!”
黄济气愤难平,对卢象升说道:“督师,朝廷不公,只要你一声令下,末将誓死也要为您讨回一个公道!”
孙什也在一旁阴着脸说道:“督师,难道兄弟们的血就白流了吗?一定要讨回一个公道!”
听到黄济和孙什毫不避讳的在那里劝说卢象升带兵进京,传旨太监的脸都吓白了,感觉尿都要憋不住了。
那些护卫的锦衣卫这才发现事情大条了,拿着刀的手都在发抖。
“休得胡言!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你们要是不想让我陷于不忠不义,现在就收兵退下,否则就是要逼我去死!”卢象升刚烈的脾气爆发了,对着黄济和孙什怒吼道。
黄济和孙什看着卢象升,神色复杂的带着士兵退了下去。
见卢象升镇住了黄济和孙什,传旨的太监立马嚣张起来:“好你个卢象升!看来还真没有冤枉你,看你带的都是什么兵?竟然敢公然造反、威胁朝廷和圣上,还不速去将他们拿下,咱家要带回京师严加审讯!”
卢象升正准备求情,坐在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随军太监王公公发话了:“张公公,这两位将军可是金州军鲁总兵的得力干将,你确定要把他们带回京师吗?我只怕你连军营都走不出去啊。”
王公公听了朝廷对卢象升的处置那是气急败坏。并不是他对卢象升有多同情,关系有多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