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若麟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但是并没有说破。
虽然这些物资确实帮助了满清,但是换回来的东西对金州军同样非常重要。而且满清再怎么发展还是一个农耕游牧政权,潜力与初步开启原始工业化的金州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金州军的发展皇太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明军不同的是,金州军是切切实实有想法、有能力北上攻打满清腹地的。
为了改善自身的战略环境,皇太极已经有了与崇祯讲和的想法。
此时的崇祯再也摆不起高傲的架子了,也有意与满清和谈改变当前的局面。因为农民军已经今非昔比,再不派兵镇压,老朱家的江山都要保不住了。
崇祯十四年的正月,发展壮大后的李自成攻陷了洛阳,杀福王朱常洵;二月,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
破坚城、杀亲王,农民军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土匪武装了,是真真切切的动摇了朱明的江山。
放眼四周,崇祯能够调动的军队真的已经不多了。明军能打的就是关宁军、宣府军,此时崇祯为了能够调关宁军南下剿灭农民起义军,心中自然有了与满清和谈的想法。
虽然崇祯与皇太极都有意和谈,但是兹事体大,并不是马上就能够定下来的。何况大明与满清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谈的,所有这个事情还只能偷偷的进行。
只是这个事情虽然进行的非常隐蔽,但依然被金州军打探到了蛛丝马迹。
手中拿着暗影司送来的情报,鲁若麟并不感到意外。
“这么说朝廷里主持与满清议和的是陈部堂?”鲁若麟感觉历史的惯性实在强大,原来的历史上陈新甲就是因为主持与满清的议和,但是不慎将消息泄露出去了,导致恼羞成怒的崇祯翻脸不认人,直接将陈新甲咔嚓了。
现在与满清议和的事情还是落到了陈新甲的头上,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够避免历史上的悲剧。
“是的。不过此事非常隐蔽,朝中大臣很少有人知道,否则那些御史言官们早就炸锅了。”朱朝卿点头应是道。
朝廷与满清议和对金州军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金州军下一步的扩张目标就放在满清身上,东北地区早就被鲁若麟视为囊中之物。要是朝廷与满清议和成功,金州军在大义上将失去优势。
“鞑子那边主持这个事情的人是谁?”鲁若麟问道。
“宁完我。皇太极重新启用了他,对他还颇为信重。据可靠消息,宁完我已经秘密前往京师,准备与朝廷接触并谈判。”暗影司这两年的工作很有成效,连这么隐蔽的事情都打听到了,让鲁若麟非常满意。
“想办法破坏掉这次的议和,鞑子狼子野心,不过是借议和之机争取时间恢复元气罢了。”鲁若麟肯定不会坐视崇祯和皇太极两人握手言和,否则金州军都没有借口北上了。
“是,都督。”朱朝卿马上接令。
想要破坏掉议和其实很简单,只要将消息捅给那些御史言官,以他们的性子,保准将这个事情搅黄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那边如今是什么情况?”鲁若麟又问道。
“回都督,自从二人分别攻陷洛阳和襄阳,声势大涨,前往投靠的人是越来越多。李自成部如今号称拥兵五十万,不过其中的精锐不过四、五万人,其他的都是收拢的流民。张献忠部人数虽然比李自成少,但是也有十数万人,且连连击败湖广官军,日后壮大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暗影司在满清、京师,以及沿海一带的情报收集能力还不错,但是在大明腹地的布置就要差很多。毕竟组建的时间不长,而且人员有限,不可能将触角伸到那么远的地方。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情报,还是暗影司借助镇远镖局的力量完成的,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主要的流寇情报要加大收集的力度,他们也算是正式进入棋局,不能再忽视了。”鲁若麟吩咐道。
“是,都督。”朱朝卿领命道。
“杨阁老呢?现在情况如何?”鲁若麟接着问道。
“听说因为剿匪战事不利,已经卧病不起了。”朱朝卿得到的消息是二月份的,现在已经是三月了,估计杨嗣昌已经凶多吉少了。
对于杨嗣昌,鲁若麟还是有点同情的。
至少在崇祯年间他算得上是少数有能力又肯干实事的人,可惜大明的病灶已经深入骨髓,并不是杨嗣昌可以改变的。
去年张献忠再次反叛,李自成见势重新出山,中原局势因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初招降张献忠的熊文灿是杨嗣昌举荐的,熊文灿因为张献忠再叛被杀,杨嗣昌同样摆脱不了干系。加上局势危急,朝中竟然无人可用。万般无奈之下,杨嗣昌主动请缨,准备南下督师剿匪。
因为朝局迟迟不见起色,重用杨嗣昌的崇祯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便同意了杨嗣昌的请求。倘若杨嗣昌剿匪成功,崇祯也可以对外面有个交代。
可惜的是这次剿匪并不成功,农民军是越剿越多、越剿越强,最后连洛阳和襄阳都丢失了,福王和襄王更是被杀。
杨嗣昌知道自己罪责重大,已经没有活路了,干脆一心寻死,说不定还能留一点身后名。
杨嗣昌一去,朝廷可用的统兵大将愈发稀少,说不得就要让洪承畴统领关宁军南下了。
明朝的精